第十輯 我們寧願與薩特一起犯錯(3 / 3)

令人手足無措的聚會

一個美國的經理剛到法國不久,就邀請全體員工攜帶配偶及孩子到自己家中聚餐。他認為這樣可以很好的了解自己的員工,加強大家之間的情感。結果,那天從看門人到負責全球市場調查的經理,加上各自的家屬,共去了60來人。晚宴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淩晨兩點。在這位美國主人看來,這次晚宴簡直完美極了。但他的法國員工們卻不這麼認為,覺得非常不自在。處於同一等級的員工聚在一起還算比較自然,不同等級的員工們在一起時就顯得很尷尬,他們實在不知道自己該站在哪裏,有點手足無措。

法國母親的生氣

一位法國母親剛到美國不久,帶著她的孩子去當地一所較為出名的中學報到,結果她對這所學校的校長表示非常的不滿。因為她看到校長直接問她的孩子想選什麼樣的課程。更加令這位法國母親生氣的是,校長在整個報到過程中都顯示出希望她安靜地呆在一邊,覺得不需要就這些問題向她征詢意見。

小孩子不要隨便插嘴

在法國,小孩子如果打斷大人們的談話,就會招來父母的責備:“大人說話的時候,小孩子不要隨便插嘴!”相反,在美國,如果小孩子做著同樣的事,父母不僅不會數落孩子,還會立刻注意到孩子,讚賞地看著孩子,說:“你真了不起。你已經長成一個大孩子了。現在讓爸爸媽媽談會話,好嗎?”勞倫斯?懷利指出法國人和美國人在個性上的一些差異:“到十歲的時候,法國的孩子已經被父母教育得非常好了。他們了解各種限製、界限、分寸、得體舉止。他們學會了克製自己,克製自己不要淘氣。在內心世界,他們已經是一個有相當強的獨立感的人。我想,這種獨立是美國的同齡孩子所不具備的。而他們沒有學會的是美國兒童那種對自我的強調、那種冒險精神和對新事物的興趣。”

第四節 對官員的寬容

怎麼可以這樣不尊重老師的權威

一位美國家長直接要求學校的課程進行修改,甚至對老師說她的孩子不會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法國家長對此感到非常不可理喻:“天啊,她怎麼可以這樣不尊重老師的權威?”

法國人最陌生的

法國一家大型製造公司的總部召開了一次內部會議,會議上眾說紛紜。該公司的創建者兼首席執行官年逾80,德高望重,在會議上提出了種種嚴格措施,旨在增加公司的利潤。結果,裝配車間的一名工人當眾對他提出質疑:“這些措施正好說明了管理層的無能!我要求公司辭退董事會的所有成員!”舉座皆驚,因為下級敢於對上級如此批評,是法國人最陌生的。

與上司達成的折衷方案

一位法國主管需要他的美國上司同意一項采購訂單。美國上司的法語水平剛剛達到入門階段,還看不懂采購協議,於是就讓這個法國下屬自己決定然後簽字。這令下屬感覺極不自在,因為這個下屬以前總是將所有文件都交給其前任上司簽字。最後,他與美國上司達成一個折衷的方案:兩個人都在文件上簽字。

領導說話要注意

如果要法國的高級管理人員像美國一家通信公司的副總裁那樣,說“接受這份工作之初,我對自己必須要做的事情,有70%都不懂”,無異於要他砍掉自己的頭。

秘密調查

一個美國婦女被派往法國參與一個研究項目。在法期間,她被提升到經理的職位,監督和管理她的法國同事。幾個月以後,她想知道自己是否稱職,於是她在下屬中搞了一個秘密問卷調查,請他們給她的工作打分。起初,下屬們都很驚異,因為以前從來沒有人讓他們做過這樣的事情,後來他們做出了積極的回應,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付出會起作用,尤其對於一個外國人,一個沒有打上當地思維習慣印記的外國人,他們做的一切不會白費。

對官員的寬容

巴黎市民在某一個早晨突然被告知,許多受市政補貼的廉價國宅,被政要們享受了。醜聞主角一是巴黎市長,一是總理。市長為兩名子女各自安排了一套廉價國宅,使他們能夠將自己的豪華公寓出租謀利。總理自己居住大麵積的國宅,裝修費用由市政府承擔,其前妻、女兒、兒子以及同父異母的兄弟也分別以低價承租了有市政補貼的廉價國宅,享受了特權。表麵上他們照交租金,似乎合法,但是如果沒有他們的特殊身份,是不可能以低價租得上這樣地段好、大麵積國宅的,甚至有的還由市政府付裝修費。令人驚訝的是,事情曝光後,包括司法部長在內的三名內閣成員出麵為總理澄清,將這種揭發以權謀私的行動說成破壞政府形象的政治陰謀。後來市長的兒子和總理搬了家,事情最後不了了之,他們也依然坐在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