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以較多的篇幅集中地闡述了恩格斯同馬克思共同探討經濟學問題,以及恩格斯在馬克思逝世後如何整理和出版《資本論》第2、3卷的過程,從而令人信服地表明:恩格斯不僅從經濟上支援馬克思完成《資本論》這部經濟學巨著的寫作,更重要的是,他自始至終地參與了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體係的創立;《資本論》中許多理論觀點的形成,傾注了恩格斯的心血和智慧。因此,馬克思十分希望恩格斯在他的主要著作中不隻是作為引證者(馬克思在《資本論》第1卷中多次引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的內容,還提到“曼徹斯特一位工廠主”提供的非常精確的材料),而且直接以合著者的身份出現。雖然恩格斯沒有接受這個建議,但他為《資本論》所作的貢獻是不能低估的。同樣不可磨滅的功績是,恩格斯花了10餘年的時間,整理、修改、補充和出版了《資本論》第2卷、第3卷,對第4卷的整理和出版作了力所能及的安排。並且,多次擊退了包括布倫坦諾、洛裏亞、洛貝爾圖斯在內的資產階級禦用文人對於《資本論》的攻擊,捍衛了馬克思主義的經濟理論。正如列寧所引用的奧地利社會民主黨人阿德勒的評論:恩格斯出版了《資本論》第2卷和第3卷,就是替他的天才的朋友建立了“一座莊嚴宏偉的紀念碑,他無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滅地鐫刻上去了”(引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40頁)。
傳記還以一半左右的篇幅描述和評介了恩格斯充滿青春活力的晚年及其晚年階段理論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貢獻。這是不同於其他傳記的一個特點。作者對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手稿作了高度的評價,指出該書全麵論述的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是哲學領域繼確立辯證唯物主義曆史觀之後的重大成就;哲學和自然科學自古以來都是攜手並進的,自然科學為哲學發展提供科學基礎,哲學為研究自然科學提供指導思想;這本書集中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思想以及物質運動形式及其發展規律;書中許多光輝思想和科學預見對自然科學的發展有重大意義。作者還評介了《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指出該書完成了馬克思未完成的工作,從理論上完整地概括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係統地闡明了私有製、階級和國家的相互關係及其產生和消亡的必然性,為無產階級提供了反對資產階級的強大理論武器。作者認為《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可以說是《德意誌意識形態》的續篇,填補了首篇並未加入的關於費爾巴哈哲學的清算和總結的內容。作者指出,該書係統地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關係,科學地總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誕生以來四十年間哲學領域鬥爭的成果,第一次闡明了哲學的基本問題即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這是人類認識發展史特別是近代哲學史最科學、最精辟的總結和概括。作者還評介了恩格斯在1890-1894年寫的幾封著名的書信。這些珍貴的書信論述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係,意識形態發展的特點和作用,以及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和學習方法。由此可見,恩格斯晚年的理論研究並非隻是一種對於馬克思理論進行注釋式的補充,而是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和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