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通過總結自然科學的最新成就,全麵、深刻地論述了物質運動的形式及其發展規律。他認為,“運動,就最一般的意義來說,就它被理解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為物質的固有屬性來說,它包括宇宙中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從單純的位置移動起直到思維。”[17]在1873年5月30日給馬克思的信中,他初步闡述了關於物質運動形式的思想,指出物體隻有在運動中才顯示出它是什麼;對運動的各種形式的認識,就是對物體的認識。所以,對這些不同的運動形式的探討,就是自然科學的主要對象。在《自然辯證法》中,他根據當時的科學發展水平,把物質運動分為機械運動、物理運動、化學運動、生物運動和社會運動等基本運動形式。每一種運動形式都有其特殊的本質及其物質承擔者。從機械運動到社會運動,是一個從低級形式到高級形式的發展過程;運動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各種運動形式可以互相轉化,高級形式的運動包括低級形式的運動,但高級運動形式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低級運動形式。他特別強調,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和運動是不能脫離的。世界上既沒有不運動的物質,也沒有無物質的運動。任何割裂物質與運動的理論都是錯誤的。
恩格斯在人類認識史上第一次科學地揭示了生命的本質和起源,指出“生命是蛋白體的存在方式,這個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於和它周圍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斷地新陳代謝。而且這種新陳代謝一停止,生命就隨之停止,結果便是蛋白質的分解”[18]。他預言,如果有一天能夠成功地用化學方式製造蛋白體,那麼它們一定會顯示生命現象,進行新陳代謝。這個預言,已經被現代科學的發展所證實。
恩格斯認為,整個自然界都處於永恒的運動之中,都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規律發生、發展、變化。人類居住的地球並不是永恒不變的。它經曆了從機械運動、物理運動、化學運動到生命運動的漫長發展過程,最後出現了能思維和能勞動的人類。這是千百萬年發展過程的結果。其他星球隻要具備一定條件,也會經曆同樣的發展過程。
人類是怎樣起源的?人類社會是怎樣產生的?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作了唯物主義的回答。從18世紀以來,歐洲一些自然科學家就提出人類是由猿變化而來的思想。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為這種思想提供了理論依據。英國科學家赫胥黎在1863年出版的《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一書中,深刻論述了人、猿同祖的觀點。他在反對教會的責難、為自己的觀點辯護時說:“人類沒有理由因為他的祖先是猴子而感到羞恥。與真理背道而馳才是真正的羞恥。”自此,人類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觀點,逐漸為更多的人所接受。這是對“上帝造人”的有力駁斥。
但是,猿是怎樣轉變為人的?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是什麼因素起著決定作用?無論達爾文或達爾文學派最富有唯物精神的科學家都未能作出正確的回答。這個問題是由馬克思、恩格斯解決的。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就已經肯定了勞動是人的本質,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明確提出了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19]恩格斯詳細論述了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指出能夠製造工具的手不僅是勞動的器官,也是勞動的產物。勞動創造了人,同時也創造了人與人的社會交往與聯係,於是產生了語言。勞動的發展和語言的產生,是促進猿腦變為人腦的主要推動力。恩格斯把人類與其他動物作了全麵的對比,得出結論說: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而人則能夠改變自然界,支配自然界,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這便是人同其他動物的最後的本質區別,而造成這一區別的還是勞動。
隨著人類的出現,人類社會也誕生了。因此,勞動不僅創造了人,而且創造了人類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