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學說是不斷發展的。19世紀40年代末期,馬克思經濟理論正在形成。以1847年在布魯塞爾的講演為基礎寫成,並於1849年4月在《新萊茵報》上發表的《雇傭勞動與資本》,是馬克思第一批成熟的著作之一。但是,這個時期,馬克思還沒有完成政治經濟學的批判工作。這個工作是50年代末完成的。在此以前發表的一些著作,同1859年以後的著作比較起來,個別地方論點不同,有些用語和整個語句不妥當,甚至不正確。例如在《雇傭勞動與資本》中寫到,工人為取得工資向資本家出賣自己的勞動。這是不正確的。工人出賣的是勞動力而不是勞動。勞動不是商品,不能出賣;勞動力才是商品,可以出賣。馬克思在1857-1858年手稿中,已經把這個論點改過來了。這種情況說明,像曆史上所有創新思想一樣,馬克思的學說也有一個形成發展,從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1891年,在出版供廣大工人閱讀的《雇傭勞動與資本》單行本時,恩格斯根據馬克思晚期的論點,把勞動改為勞動力,指出曾經使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從“勞動”價值出發而無法解決的困難,隻要用“勞動力”價值來作出發點,就完全解決了。找到這條出路的就是馬克思。在《〈雇傭勞動與資本〉導言》中,恩格斯對這個修改作了詳細的解釋。他說:“向工人們解釋,是為了使他們知道,這裏並不是純粹的咬文嚼字,而是牽涉到全部政治經濟學中一個極重要的問題。向資產者們解釋,是為了使他們確信,沒有受過教育的工人要比我們那些高傲的‘有教養的’人高明得多,因為前者對最難的經濟結論也很容易理解,而後者對這種複雜的問題卻終身也解決不了。”
重新發表馬克思早期著作,同當年發表這些著作一樣,是為了革命鬥爭的需要。恩格斯為《卡爾·馬克思在科倫陪審法庭麵前》一書所寫的序言中指出,1848年,正在形成的德國無產階級參加反對封建專製製度的鬥爭,僅僅因為它將由於資產階級的勝利而獲得自身發展的場地,將在階級鬥爭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便從這裏出發去戰勝其他一切階級。在《保護關稅製度和自由貿易》中,恩格斯聯係當時的情況,批判了德國正在實行的保護關稅製度,指出企圖以保護關稅製度來阻礙工人階級的增長和資本主義的滅亡,是根本不可能的。“以剝削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生產製度,使財富同受雇傭的、受剝削的工人人數成比例地增長的製度,不可避免地會增加雇傭工人亦即注定有朝一日要摧毀這個製度本身的那一階級的人數。”不管實行保護關稅製度還是自由貿易製度,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財富的生產、積累和集中的速度加快了,生產革命工人階級的速度也加快了。最終的結局——資本主義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
七、揭穿洛貝爾圖斯的謊言
資產階級經濟學者,包括博學的和不學無術的,最初企圖以不理不睬的辦法來扼殺《資本論》。當這個“沉默的陰謀”被粉碎以後,他們便對這部偉大著作進行肆無忌憚的攻擊,妄想以此抵消《資本論》的影響,“鎮靜資產階級的意識”。[69]馬克思逝世後,資產階級學者對《資本論》的誹謗和攻擊更加猖狂。恩格斯為了維護《資本論》的科學性,對形形色色資產階級學者的謬論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我們知道,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對剩餘價值理論作了最充分、最嚴密、最精辟的闡述和論證,創立了剩餘價值理論。但是,德國庸俗經濟學者洛貝爾圖斯及其信徒卻到處宣揚,馬克思“剽竊”了洛貝爾圖斯的著作。恩格斯堅決駁斥了這種卑鄙的捏造,維護了馬克思的學術聲譽和《資本論》在科學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