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卷的手稿,寫於19世紀60年代。當恩格斯二十多年後整理這份手稿時,資本主義經濟狀況已經發生很大變化。這段時期,正是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的時期。恩格斯十分敏銳地看到資本主義出現的新情況。他在第3卷中寫的60多處附注、插入語和編者注中,除了對正文的說明和使敘述更加完整、連貫以外,還簡要地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例如,他指出,自從1867年以來,資本主義國家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經濟危機的周期縮短了,“周期過程的急性形成和向來十年一次的周期,看來讓位給比較短暫的稍微的營業好轉和比較持久的不振這樣一種在不同的工業國在不同的時間發生的比較慢性的延緩的交替。但這裏也許隻是周期持續時間的延長”。由於資本主義矛盾的尖銳化,擺脫危機更加困難。從6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國家工業迅速發展,世界市場的競爭大大加劇,“迅速而巨大地膨脹起來的現代生產力,一天比一天厲害地超出了它們應當在其中運動的資本主義商品交換規律的範圍;”[47]競爭逐漸為壟斷所代替。由整個大生產部門的工廠主組成的卡特爾、托拉斯等壟斷組織已經出現,並在經濟生活中發揮巨大作用,其目的是調節生產,從而調節利潤,實際上是使小資本家比以前更快地被大資本家吃掉。雖然卡特爾和托拉斯的出現限製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的競爭,但卻不能消滅競爭,各國實行的保護關稅,不過是最後的、全麵的、決定世界市場霸權的工業戰爭的準備。他明確指出,資本主義製度決不能解決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以調節生產為目的的卡特爾和托拉斯,在風暴到來時就會垮台。恩格斯這些論述多麼深刻!一百年來,資本主義世界的曆史發展再次證明,壟斷資產階級及其政府,不能克服周期重演的經濟危機。隻有消滅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製,建立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製,才能對社會生產進行有計劃的調節。
《資本論》第3卷整理和編輯工作完成後,恩格斯寫了一篇內容豐富、論述精辟的《序言》,除了說明整理第3卷的情況外,集中批判了資產階級經濟學者在平均利潤率和價值規律問題上的種種錯誤觀點。我們知道,恩格斯在《〈資本論〉第2卷序言》中曾經指出,李嘉圖學派由於解決不了相等的平均利潤率怎樣能夠並且必須不僅不違反價值規律,而且要以價值規律為基礎來形成而碰了壁。李嘉圖學派解決不了的問題,其他資產階級經濟學者也不可能解決。馬克思在第3卷中已經把這個問題徹底解決了。第2卷出版後,一些資產階級經濟學者著文評論馬克思經濟學說,攻擊勞動價值論,認為平均利潤率與價值規律無法統一等等。恩格斯在第3卷序言中,評論和批判了勒克西斯、施米特、法爾曼、沃爾夫、斯蒂貝林等人的錯誤論點,特別嚴厲地批判了大名鼎鼎的意大利人洛裏亞,指出“全部研究的結果是,甚至在這個問題上,也隻有馬克思學派才取得了一些成就”[48]。
整理出版第3卷,花去恩格斯將近10年的時間。這件工作,一直是他的一個沉重的負擔。他希望能夠擺脫其他事務,專心致誌地盡快把這一卷編完;他一再表示,“簡直不允許、堅決不允許再有任何中斷”[49]。但是,許多無法克服的客觀原因,使本書付排工作一再拖延。
首先,整理工作的困難。為了整理手稿的需要,恩格斯翻閱了大量同第3卷有關的經濟文獻,有些著作和資料甚至必須全文通讀,而且還要進行深入研究。例如在整理第五篇時,需要對圖克、富拉頓的觀點作一些注釋性的說明,為此就必須翻閱有關的著作。為了補寫一些章節,對一些章節補充新的內容,就必須大量收集資料,進行深入研究。所有這些,都要花去大量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