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恩格斯從天體演化學、物理學、化學等方麵,批判了杜林在物質和運動問題上的形而上學和機械論的觀點,闡述了辯證唯物主義的運動觀。杜林認為,宇宙原初處在一種“物質自身的等同狀態”。那時,物質和機械力是統一的,物質即機械力,機械力即物質;統一的破壞,物質自身的等同狀態就轉化為運動狀態。這就是說,物質可以是不運動的;而所謂運動,也隻是機械運動。這也是十足的謬論。在批判杜林的錯誤時,恩格斯指出,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沒有運動的物質和沒有物質的運動都是不可想象的。同物質一樣,運動也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的客觀存在,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隻能轉移。運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機械運動不過是物質運動的一種低級形式。除了機械運動,還有其他運動形式,例如化學運動、生命運動、思維運動等等。各種運動既互相區別,又互相聯係;雖然一切運動都程度不同地包含著機械運動,但卻不能千篇一律地歸結為機械運動。宇宙間的一切物體在每一瞬間,總是處在這種或那種運動形式,或者同時處在幾種運動形式之中。物體的任何靜止都是暫時的、相對的,根本不存在絕對的靜止和無條件的平衡。個別的運動趨向於平衡,總的運動又破壞平衡。一切事物都是在相對靜止和顯著變化的對立統一中運動和發展。
在生物的起源和進化問題上,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杜林宣揚的庸俗進化論和唯心主義目的論。杜林認為,從無機界到有機界,從低級生物到高級生物一直到人,隻有量的積累,沒有質的飛躍;從無機界到有機界的轉化,是合乎目的的舉動,自然界不但具有“主觀的自覺的思維”或“目的”,而且還具有“意誌”!他信口開河,把分化、胚胎形態、物質循環管道、內在的點(心髒)看做生命的標誌,把新陳代謝這個宇宙間的普遍規律當做“生命過程獨具的特性”。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庸俗進化論觀點時指出:“不管一切漸進性,從一種運動形式轉變到另一種運動形式,總是一種飛躍,一種決定性的轉折。”[30]機械運動到物理運動的轉變,物理運動到化學運動的轉變,普通化學反應到生命蛋白質的化學反應的轉變,不管經曆多少中間階段,經過多少量變過程,但轉變總是通過飛躍實現的,隻是飛躍的形式、次數和顯著程度各不相同而已。恩格斯指出,杜林借助“目的”的概念實現從無機界到有機界的轉變,這也是從黑格爾那裏抄來的。不過黑格爾在《邏輯學》中,對內在的目的和外部的目的作了嚴格的區別。“外在的目的”是人的自覺活動的目的,“內在的目的”則是指事物本身的必然性。杜林沒有分清每種不同的目的,在論述化學反應到生命的轉變時,把內在目的換成外在目的,大談什麼自然界的意誌等等,實際上把上帝納入了自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