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真正的百科全書(1)(1 / 3)

一、工人階級需要理論武裝

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歐洲各國進入相對穩定的和平發展時期。通過50-60年代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運動,歐洲許多國家進一步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生產力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從1871-1890年,英國煤產量從1.17億噸增至2.25億噸,鐵產量從660萬噸增至900萬噸,鋼產量從30萬噸增至490萬噸。德國的發展更為迅速。同一時期,它的煤產量從3790萬噸增至1.49億噸,鐵產量從150萬噸增至850萬噸,鋼產量從25萬噸增至660萬噸。從世界範圍看,冶金工業、動力工業有了新的突破,貝塞麥、馬丁、湯麥斯煉鋼法開始廣泛應用,效能更高的蒸汽渦輪機和內燃機代替了舊式蒸汽機,推動著機器工業的發展。新興的化學工業和電氣工業的出現,人造染料、炸藥、電話、電燈、電車、無線電報等的發明,極大地改變了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麵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逐步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

在這個重要的曆史轉變時期,工人階級迫切需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武裝。

第一,隨著工業的發展,城市人口激增,大批農民湧進工廠企業,工人階級隊伍迅速壯大。這批剛剛參加工人隊伍的農民,由於長期閉塞的農村生活和狹小的生產條件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小生產意識,與工人階級的地位和肩負的曆史使命是格格不入的。為了改造他們的思想,提高他們的無產階級覺悟,迫切需要對他們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教育。

第二,巴黎公社以後,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曆史時期。資本主義開始衰落,無產階級正在為推翻資本主義的決戰準備條件。東方各國還沒有成熟到實現資產階級革命的程度,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則進入了未來改革時代的“和平”準備階段。與1848-1871年革命風暴時期不同,這個時期的特點是帶有“和平”性質而沒有發生革命。為了使工人階級保持旺盛的革命鬥誌,為了清除和反對資產階級在“和平”時期對無產階級的思想侵蝕,為了給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決戰作好思想準備,也迫切需要對無產階級進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武裝。

第三,第一國際解散後,歐美各國麵臨建立群眾性無產階級政黨的任務。德國無產階級政黨建立於1869年。從70年代開始,先後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國家有荷蘭(1870年)、丹麥(1871年)、美國(1877年)、捷克(1878年)、法國(1879年)以及意大利、比利時、挪威、奧地利、瑞士和瑞典等,俄國和英國也成立了社會主義組織。與此同時,職工會、工人教育協會、合作社等群眾性工人團體大量出現,工人報刊迅速增加。為了給各國無產階級政黨奠定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使各國工人運動沿著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的革命道路繼續前進,就必須在工人運動中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

第四,在50-60年代國際工人運動中,馬克思主義與各種冒牌社會主義進行激烈的鬥爭,取得重大的勝利。但蒲魯東主義、拉薩爾主義、巴枯寧主義等冒牌社會主義在歐美工人運動中仍有一定影響。在德國,一方麵,拉薩爾的普魯士王國的社會主義還在工人中流傳;另一方麵,70年代出現的杜林主義又像傳染病一樣到處蔓延。因此,用馬克思主義武裝廣大工人群眾,是反對冒牌社會主義、堅持無產階級階級運動的迫切需要。

在同資產階級思想和形形色色冒牌社會主義理論的鬥爭中,恩格斯發揮了卓越的作用。從70年代初期開始,他撰寫了《論住宅問題》、《流亡者文獻》、《論權威》、《給倍倍爾的信》等重要論著,批判了各種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思想,宣傳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他於1876-1878年撰寫和發表的《反杜林論》,在批判杜林主義謬論的同時,全麵、係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是一部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百科全書。

二、工人階級對待住宅問題的態度

19世紀70年代初期,德國由於工業革命引起的住宅缺乏現象,具有急性病的形式。報刊上登滿了討論住宅問題的文章,各種社會庸醫乘機而出。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和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提出各種各樣的關於住宅問題的解決辦法,企圖引誘無產階級把注意力集中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產生的一些比較小的、次要的禍害上,而不去觸動資本主義私有製,不去進行推翻資本主義剝削製度的革命鬥爭。為了反駁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和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的種種謬論,闡述無產階級關於解決住宅問題的正確觀點,恩格斯於1872年6月至1873年2月,先後在德國社會民主工黨機關報《人民國家報》上發表了《蒲魯東怎樣解決住宅問題》、《資產階級怎樣解決住宅問題》、《再論蒲魯東和住宅問題》三篇論文。1887年,恩格斯把上述三篇論文集為一冊,以《論住宅問題》為書名在霍廷根蘇黎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