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捍衛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的革命家(6)(1 / 3)

恩格斯指出,成立國際工人協會的目的,是要成為追求共同目標即追求工人階級的保護、發展和徹底解放的各國工人團體進行聯絡和合作的中心。雖然參加協會的人員思想和理論觀點不同,但他們都必須竭力謀求工人階級的徹底解放。鑒於巴枯寧派的國際社會主義民主同盟的綱領同國際工人協會這個總的方向相抵觸,並且企圖把該組織變成國際工人協會的“國中之國”,因此總委員會拒絕接納這個組織作為一個分部加入國際,這是完全正確的。

實現工人階級的徹底解放,必須進行政治鬥爭。恩格斯指出,我們要擺脫土地所有者和資本家,掌握包括土地、工具、機器、原料等在內的一切生產資料,用農業工人和工業工人的階級聯合來代替土地所有者和資本家的地位,消滅階級的不平等;為了徹底做到這一點,最根本的條件是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因此,巴枯寧派宣傳工人階級放棄政治是荒謬的。

國際成立初期,各派政治力量企圖把他們的思想與理論強加給工人階級。意大利陰謀家馬誌尼就妄想篡奪國際領導權。當他的陰謀破產後,便竭力攻擊馬克思,指責馬克思具有“破壞性的頭腦”和“不容異己的性格”。像馬誌尼一樣,巴枯寧分子也把攻擊的矛頭指向馬克思。恩格斯向意大利工人運動領導人指出,馬誌尼從來都對無產階級采取敵視態度。每當無產階級舉行起義時,他瘋狂地進行攻擊;起義失敗後,他就向資產階級告發無產者,“如果馬誌尼稱我們的朋友馬克思是一個具有‘破壞性的頭腦,不容異己的性格’,等等的人,那麼我隻能對您說,馬克思的破壞性的‘權力’和‘不容異己的性格’保證了我們協會七年來的統一,為了使國際獲得今天的光榮地位,他所做的事比任何人都多。”[57]

國際倫敦代表會議於1871年9月17日開幕。馬克思代表德國、恩格斯代表意大利出席會議。參加會議的共有正式代表21人,列席代表10人。會議的主要議題是“關於工人階級的政治行動問題”,恩格斯就這個問題作了重要發言,嚴厲抨擊巴枯寧主義者鼓吹絕對放棄政治的謬論,指出,主張放棄政治的一切報紙都在從事政治,主張放棄政治的人也在從事政治,問題是從事工人階級政治還是從事資產階級政治。鼓吹工人放棄政治,實際上是把工人推進資產階級政治家的懷抱。巴黎公社就是工人階級的政治行動。在已經有了巴黎公社的範例以後仍然主張放棄政治,更是荒謬的。工人階級的政治行動是關係到自身徹底解放的大事。難道我們不應該利用資本主義製度為我們提供的那些手段來反對這個製度嗎?恩格斯向到會代表說:“我們要消滅階級。用什麼手段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呢?——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而當這一點已經最明顯不過的時候,竟有人要我們不幹預政治!所有鼓吹放棄政治的人都自命為革命家,甚至是傑出的革命家。但是,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動;誰要想革命,誰就必須也承認準備革命和教育工人進行革命的手段,即承認政治行動,沒有政治行動,工人總是在戰鬥後的第二天就會受到法夫爾和皮阿之流的愚弄。應當從事的政治是工人的政治;工人的政黨不應當成為某一個資產階級政黨的尾巴,而應當成為一個獨立的政黨,它有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政策。”[58]馬克思完全支持恩格斯的發言。他指出,巴枯寧分子鼓吹工人階級放棄政治行動,迎合了各國反動統治者的利益。從工人階級立場看,在議會中有工人代表並不是一件無足輕重的事。如果工人代表都能像李卜克內西和倍倍爾那樣,利用議會的講台,讓全世界傾聽工人的意見,就會為我們的原則建立巨大的威信。因此,每一個被選進議會的人,都是對政府的一次勝利。[59]不過馬克思補充說,選出的必須是真正的人,而不是托倫之流。

經過激烈的爭論,倫敦代表會議通過由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決議,重申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的原則:“奪取政權已成為工人階級的偉大使命”,號召工人階級建立獨立的工人政黨,積極進行反對資產階級的政治行動。決議指出:

“工人階級在它反對有產階級聯合權力的鬥爭中,隻有組織成為與有產階級建立的一切舊政黨相對立的獨立政黨,才能成為一個階級來行動;

工人階級這樣組織成為政黨是必要的,為的是要保證社會革命獲得勝利和實現這一革命的最終目標——消滅階級”[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