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捍衛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的革命家(3)(3 / 3)

普法戰爭把歐洲大陸工人運動的重心從法國移到德國,所以德國工人階級肩負著更大的責任。為了指導德國工人在普法戰爭期間的行動,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恩格斯提出了五條策略原則:

(一)參加民族運動,隻要這一運動是保衛德國的;

(二)強調德國民族利益和普魯士王朝利益之間的區別;

(三)反對並侵吞亞爾薩斯和洛林的一切企圖;

(四)一等到巴黎由一個共和主義的、非沙文主義的政府掌握政權,就力爭同它光榮謀和;

(五)不斷強調德國工人利益同法國工人利益的一致性,他們過去不讚成戰爭,現在也不互相交戰。[29]

當法軍敗局已定,普魯士掌權的武人奸黨、大學教授、市民階級和啤酒店小政客進行狂熱的沙文主義叫囂,要求吞並法國亞爾薩斯、洛林的時候,馬克思、恩格斯致函德國社會民主工黨委員會,逐點批駁反動派提出的論據,強調與法國締結光榮的和約對歐洲各國人民意義重大。因為,“如果他們同法國締結光榮的和約,那麼,這場戰爭就會把歐洲從俄國人的獨裁下解放出來,就會使普魯士融於德國之中,就會使歐洲大陸的西部獲得和平發展,最後,它還會促進俄國社會革命的爆發。”[30]

在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和指導下,德國社會民主工黨領導人李卜克內西、倍倍爾在整個普法戰爭期間采取了正確的立場,抵製了民族沙文主義的壓力,堅持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1870年7月21日,身為議員的李卜克內西和倍倍爾在議會討論戰爭預算時棄權。馬克思、恩格斯對他們的態度十分滿意,指出他們非常出色的表現,再次說明了“隻有工人階級才是能夠對抗民族狂潮的積極力量”。[31]法軍投降後,戰爭性質發生變化。德國社會民主工黨響應國際工人協會的號召,揭露德國反動派進行侵略戰爭的罪行,堅決要求承認法蘭西共和國,與法國締結光榮的和約。李卜克內西、倍倍爾麵對反動派的威脅、恫嚇和迫害,臨危不懼,堅持原則,英勇鬥爭,表現了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當恩格斯得知他們兩人被捕的消息時,立即寫信給李卜克內西夫人,高度評價他們的鬥爭,指出:“公開而堅定地捍衛我們的觀點並非一件小事,他們兩人在國會的英勇行為使我們這裏所有的人都感到非常高興。……德國工人在這次戰爭中表現得如此卓有遠見和堅韌不拔,使他們一躍而成為歐洲工人運動的先驅……這使我們感到何等的自豪。”[32]

普法戰爭期間,恩格斯由於在《派爾麥爾新聞》上發表許多篇精辟的《戰爭短評》而“被公認為倫敦的頭號軍事權威”。戰爭爆發次日,《派爾麥爾新聞》邀請馬克思以軍事記者身份到普魯士,撰寫有關戰爭的論文。馬克思認為,在這個歐洲動蕩的緊要關頭,如果能夠利用報紙宣傳無產階級的觀點和策略,影響各國工人和廣大階層的群眾,對國際工人運動是大有好處的。不過他認為,對軍事問題有深刻研究的恩格斯更適於擔任這項工作。他在邀請恩格斯為該報撰文時指出,盡管該報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但也有優點:(1)在有威望的報紙當中,它是唯一對俄國采取某種反對立場的報紙,這在戰爭進程中會有重要意義;(2)作為一家貴族報紙,它在所有俱樂部,特別是軍事俱樂部中起著主導作用;(3)它是倫敦唯一沒有被收買的報紙。恩格斯很快同意為該報撰稿。根據當時的情況,他沒有必要以記者身份到普魯士大本營。因為除了普魯士警察當局設置的障礙外,在那裏不如在英國更能得到準確的材料,更有條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戰爭的進程。

從1870年7月底至1871年2月19日,恩格斯一共在《派爾麥爾新聞》上發表《戰爭短評》五十九篇。這些無產階級軍事科學的珍品,是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研究軍事問題的典範。當然,《戰爭短評》決不僅僅評論軍事問題,而且考察了交戰雙方的階級關係和政治狀況。這些文章與國際工人協會關於普法戰爭的《宣言》密切聯係,從不同方麵宣傳了國際工人協會在戰爭不同階段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