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好客的恩格斯家裏熱鬧非凡。這一天,不隻是馬克思一家經常到他那裏,各國社會主義者也都把瑞琴特公園路122號當做自己的麥加城。恩格斯精通歐洲各國語言,能用對方國家的語言同每個人交談。他那終生不變的熱情、歡樂和富有幽默的性格,給所有訪問者以不可磨滅的印象。
恩格斯是多麼的高興!在滿座嘉賓中間,他以萊茵人特有的豪爽風度談笑風生、開懷暢飲!
四、無產階級對待普法戰爭的態度
當恩格斯準備舉家遷往倫敦的時候,爆發了震撼歐洲的普法戰爭。瞬息萬變的戰爭局勢,需要兩位革命導師經常交換意見,及時作出判斷,具體指導德、法等國工人階級應付各種突如其來的新情況。因此,遷居的時機十分合適。
普法戰爭是由1870年7月19日法皇路易·波拿巴向普魯士宣戰開始的。戰爭開始前夕,西歐局勢緊張,戰雲密布。馬克思、恩格斯十分關注德法兩國的政治軍事動向和工人階級的反戰活動。戰爭剛剛爆發,馬克思於7月23日發表了經總委員會一致通過的《國際工人協會總委員會關於普法戰爭的第一篇宣言》,深刻分析了戰爭的原因,指出這場戰爭是德法兩國反動王朝製度的產物;戰爭是波拿巴首先發動的,法國是侵略者,法國無產階級必須堅決反對這場侵略戰爭;戰爭第一階段德國處於防禦地位,德國無產階級應該把戰爭嚴格限製在民族防禦的範圍,堅決防止和反對德國反動派把防禦戰爭轉變為反對法國人民的戰爭。馬克思號召德法兩國工人階級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反對兩國統治階級民族沙文主義的叫囂,不做統治階級“民族仇恨”的犧牲品。他堅信,不管這場戰爭的結局如何,全世界工人的聯合終究會拒絕一切戰爭。
普法戰爭充分暴露了法蘭西第二帝國的腐朽和無能。戰爭開始不久,法軍節節潰敗。9月1日法軍在色當投降,法皇路易·波拿巴被俘。9月4日,巴黎爆發起義,推翻了第二帝國,建立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從此,普法戰爭的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9月9日,總委員會一致通過馬克思起草的《國際工人協會總委員會關於普法戰爭的第二篇宣言》。馬克思指出,隨著法軍投降和普軍侵入法境,交戰雙方戰爭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在德國方麵,戰爭已失去純粹防禦性質而變為反對法國人民的戰爭;相反,現在法國所進行的戰爭則具有防禦性質。在新的形勢下,德國工人階級應當堅決反對普軍侵占法國領土,要求德國政府承認法蘭西共和國並訂立光榮的和約。法國工人階級既要反對德國侵略,又要擺脫資本主義奴役,鎮靜而且堅決地利用共和國的自由所提供的機會,去加強自己階級的組織。
馬克思關於普法戰爭的兩篇宣言,由總委員會全體委員署名發表。雖然恩格斯不是總委員會委員,沒有在《宣言》上簽名,但《宣言》的觀點,是他與馬克思共同討論的,完全反映了他對戰爭的看法。戰爭初期,他在給馬克思的信中就明確指出:這場戰爭從法國方麵來說,具有波拿巴主義的侵略性質;從德國方麵來說,具有反對侵略的民族戰爭的性質。戰爭的結局如何,對德法兩國工人運動都將發生深遠的影響。如果德國被打敗,波拿巴主義就會有若幹年的鞏固,為恢複民族生存而鬥爭的德國根本不可能有獨立的工人運動。相反,如果法國被打敗,波拿巴主義就要破產,德國工人階級將由於實現國家統一而在全國規模上組織起來,法國工人也將獲得比在波拿巴主義統治下更為自由的活動場所。恩格斯預見到波拿巴法國必敗的結局,指出由於二十年的波拿巴主義統治,法國人心極為渙散,在這次戰爭中充分表現出了沒落帝國的精神,當隆隆的炮聲把事情的真相揭示出來時,從大臣到公務員,從元帥到列兵,從皇帝到他的擦鞋工,所有的人都陷於一片驚慌之中。[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