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共同從事一個合夥的事業(4)(2 / 2)

《書評》指出,剩餘價值理論是貫穿這部50印張的學術著作的中心點。《資本論》詳盡論述了資本主義社會勞動力成為商品和剩餘價值的生產過程,指出任何剩餘價值都是由雇傭工人的無償勞動創造的;資本主義社會的銀行家、商人、工廠主和大土地占有者的全部資本,不外是工人階級積累起來的無償勞動;社會上一切不勞動的分子,都是依靠這種無償勞動維持生活。資本主義的社會製度,建立在這種無償勞動之上。特別值得指出的是,《資本論》令人信服地證明,“與資本的積聚和積累同時並進地發生了工人過剩人口的積累,而這兩個過程歸根到底一方麵造成了社會變革的必要,另一方麵造成了社會變革的可能。”[52]因此從經濟上考察,資本主義社會“孕育著另一個更高時社會形態”。[53]

《書評》指出,《資本論》為科學社會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具有偉大的意義。在此以前的各種社會主義理論,包括聖西門、傅立葉、歐文的空想社會主義,蒲魯東的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和拉薩爾的普魯士王國的社會主義,都不了解資本主義剝削實質和資本主義運動規律。他們有的對資本主義製度作了尖銳的批判,有的開出各種各樣的靈丹妙藥,企圖醫治資本主義的痼疾,但都不能給社會主義奠定科學的基礎,為工人階級提供有力的武器。這個任務是由《資本論》解決的。恩格斯說:“……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歸結為一點:在現代社會中工人並沒有得到他的勞動產品的全部價值。這個原理像紅線一樣地貫穿著所評論的這本書全部,隻是在這裏它比以前表達得遠為明確,更徹底地貫徹到它的一切結論中,更緊密地與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聯係起來”;[54]因此,它“為社會主義的意圖,奠定直到現在為止無論傅立葉和蒲魯東。亦無論拉薩爾,都不能為它奠定的基礎”[55]。

《書評》指出,《資本論》是一部十分出色的、具有最嚴格的科學性和高度學術性的著作。作者不僅公開表明自己的社會主義傾向,而且以無比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從事研究和寫作。全書所論述的重要而複雜的問題,勇敢而大膽的結論,都是以完全科學的形式呈獻出來的。巧妙的辯證結構,諷刺而有趣的文字表達,取自最可靠來源的極有價值的曆史材料和統計材料,使本書不僅在學術內容上,而且在表現形式上,都遠遠高出於同時代一切作品之上。特別值得稱道的是,本書的理論觀點,決不是作者的主觀臆斷,而是對客觀實際的總結和概括,作者“沒有一個地方以事實去遷就自己的理論,相反地,他力圖把自己的理論表現為事實的結果”[56]。

《書評》一再向資產階級學者挑戰,指出對《資本論》采取“高貴的沉默”是可恥的。恩格斯直截了當地寫道:德國禦用經濟學家在某種程度上都屬於庸俗經濟學;他們為了眼前的利益,拿自己的科學作賣淫的勾當,背棄了科學的古典大師;馬克思在談到他們時所用的那種聲色俱厲的語調,不可否認是有理由的;讓這本書給他們的嚴厲教訓,促使他們從昏睡中醒來。恩格斯說:《資本論》對資產階級經濟學作了徹底的批判,人們期待科學界人士作出認真的回答,起來保衛他們那些在這裏被從根本上駁斥的經濟理論;“應該期望像羅雪爾、勞、麥克斯·維爾特等人不要放過機會保衛到現在為止公認的政治經濟學的正確性,來反對這個無疑地不能輕視的新的進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