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也十分關心1861-1865年的美國南北戰爭。他同馬克思一起,堅決站在反對奴隸製的北方人民一邊。他們認為,18世紀末美國獨立戰爭為歐洲資產階級開拓了一個上升、發展的時代,反對奴隸製的南北戰爭則為歐洲無產階級鳴起了警鍾。恩格斯在一係列論文中,深入論述了這次戰爭的政治背景和軍事進程。他認為,廢除黑人奴隸製是整個戰爭的關鍵。北部各州隻有采取革命的方法,動員更多的人民群眾到自己方麵,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他認為,這次戰爭是“戰爭史上無與倫比的一個壯觀”。[51]當時各種軍事活動的方式和進程,對於歐洲的觀察家來說,是全新的事物。他同馬克思一起,領導歐洲各國工人階級積極聲援北美人民的鬥爭,粉碎英法政府企圖進行反革命武裝幹涉的陰謀。正是在工人階級的壓力下,英、法等國反動政府才不敢挑起戰爭。正如馬克思所說:“使西歐避免了在大西洋彼岸永久保持和推廣奴隸製進行可恥的十字軍征討冒險的,並不是統治階級的智慧,而是英國工人階級對於他們那種罪惡的瘋狂行為所進行的英勇反抗。”[52]
60年代中期,恩格斯十分同情和支持愛爾蘭人民反抗英國統治的鬥爭。恩格斯的夫人莉希是一個熱情的愛爾蘭愛國者。與莉希的共同生活,使恩格斯能夠更好地了解幾百年來英國對愛爾蘭的殖民統治所造成的災難和愛爾蘭民族的解放要求。他十分同情愛爾蘭人民,竭力引導愛爾蘭秘密團體芬尼亞社擺脫密謀策略、走上群眾鬥爭的正確道路。他夫人同愛爾蘭革命者保持密切的聯係,十分熟悉他們的一切秘密活動。有一個時期,他們的家成了一些芬尼亞社社員的避難所。[53]
七、嚴密監視拉薩爾的活動
恩格斯身在英國,對德國工人運動仍然非常關心。在五六十年代艱難歲月裏,他一方麵通過各種途徑保持與德國工人的聯係,對他們進行科學社會主義教育;另一方麵經常警惕和揭露容克地主和資產階級破壞工人運動的陰謀,嚴密監視德國工人運動中機會主義代表,“普魯士王國政府的社會主義者”拉薩爾的活動,同拉薩爾進行堅決的鬥爭。
斐迪南·拉薩爾於1825年4月11日誕生於德國布勒斯勞一個猶太資產階級家庭,少年時期在萊比錫學習經商,1841年進入布勒斯勞大學,後來轉學到柏林大學,學習古典藝術、語言學和哲學,夢想有朝一日“伸手去取王冠”。大學畢業後,他在柏林充當律師。從1846年起,以代理哈茨費爾特伯爵夫人離婚案聞名。在這樁聲名狼藉的案件中,他荒謬地把貴族家庭的內部糾紛,渲染為所謂處於“無產者”地位的伯爵夫人反對權貴的鬥爭,先後花了八年時間,在三十六個法院打官司,“采用了最無恥的手段,並且和最無恥的人勾結在一起”,[54]為哈茨費爾特伯爵夫人爭得三十萬塔勒的巨額財產。從此,他依靠伯爵夫人的津貼過活。
在1848年革命高潮中,拉薩爾一度投機革命,混入杜塞爾多夫民主派。革命失敗後他悲觀失望,宣布自己決心遠離政治運動,隻醉心於“情欲和私事”。這是欺人之談。其實,他離開革命運動後,投身於地主資產階級的政治運動。為了迎合統治階級的需要,他先後拋出幾部著作:《愛非斯的晦澀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學》(1857年)、曆史劇《弗蘭茨·馮·濟金根》(1859年)、《意大利戰爭和普魯士的任務。民主派的主張》(1859年)、《既得權利體係》(1861年)、《公開複信——致萊比錫工人代表大會中央委員會》(1863年)、《工人讀本》(1863年)、《工人和科學》(1863年)、《巴師複-舒爾茨-德裏奇先生,經濟的尤利安;或者:資本與勞動》(1864年),等等。在這些論著中,他宣揚唯心主義,散布超階級的國家觀,鼓吹對普魯士封建專製製度的“忠順信仰”;提出“鐵的工資規律”,維護資本主義雇傭奴隸製度;反對無產階級用革命手段推翻資本主義統治,主張通過國家幫助的合作社實現社會主義;汙蔑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是“反動的一幫”,反對和破壞工農聯盟;宣揚分配決定論,把社會主義描寫為公平分配的王國;擁護大普魯士主義,主張通過王朝戰爭,由普魯士自上而下地統一德國等,係統地提出了一套機會主義理論和綱領。
在政治上,拉薩爾投靠普魯士反動統治者俾斯麥。從1863-1864年,他與俾斯麥頻繁來往,多次密談,為俾斯麥瓦解工人運動,實現鐵血政策效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