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恩格斯與穆爾聯係在一起的,除了他們共同的政治信仰外,還有許多共同的研究領域。穆爾是有才幹的數學家、地質學家和植物學家,對英國政治經濟情況十分熟悉,還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律師。恩格斯對他十分信賴,委托他作為自己遺囑執行人之一。
除了以上幾位以外,恩格斯在曼徹斯特的同誌和朋友中,還有英國憲章運動領袖厄內斯特·瓊斯,德國醫生愛德華·龔佩爾特等人。他們都與恩格斯有著深厚的友誼。恩格斯熱情坦率、誠懇待人的高尚品格和淵博的知識、幽默樂觀的性格,獲得了所有認識他的朋友們的尊敬。
在曼徹斯特,恩格斯還有一個溫暖的家庭。他的妻子瑪麗·白恩士是一個熱情淳樸的愛爾蘭女工,對愛爾蘭民族的不幸遭遇有著親身的體會。由於共同的政治信仰和深厚的感情,家庭生活十分幸福。作為親密戰友和生活伴侶,瑪麗在恩格斯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1863年1月瑪麗不幸突然逝世,悲慟萬分的恩格斯寫信對老朋友馬克思說:“我僅餘的一點青春已經同她一起埋葬掉了。”[40]
瑪麗去世後,她的妹妹莉希與恩格斯日益接近,由於互相傾慕而產生了永恒的愛情。不久,莉希成了恩格斯的第二位夫人。她比恩格斯小七歲。同自己的姐姐一樣,她不僅熱情聰慧,而且具有堅定的階級本能和反抗民族壓迫的意識。恩格斯對這位地地道道愛爾蘭血統的無產者十分敬重。他說,莉希“對本階級的天賦的熱愛,對我是無比珍貴的,在關鍵時刻,這種感情給我的支持,比起‘有教養的’、‘多愁善感的’資產階級小姐的細膩和小聰明可能給予的總要多些”[41]。無論在曼徹斯特或倫敦,莉希夫人總是給予朋友們親切的接待和熱情周到的照料,獲得了人們的普遍讚揚。正是這個互相體貼的美滿家庭,使恩格斯得到了極大的慰藉,吸取了堅持鬥爭的力量。
六、關注歐美各國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
恩格斯雖然身在商行,但他的思想無時無刻不在關心歐美各國的政治經濟形勢。德國和意大利的統一、法國路易·波拿巴王朝的反動統治、沙皇俄國的侵略野心、波蘭和愛爾蘭的民族獨立運動、美國的南北戰爭等等,都是他經常關心的重大問題。
1859年4月,法皇路易·波拿巴偽裝同情在奧地利統治下的意大利,聯合意大利的撒丁王國發動對奧戰爭。戰爭開始前,恩格斯就打算寫一部著作,馬克思立即表示讚同,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主意,“應當立即動手,因為在這裏時間就是一切”。[42]3月初,恩格斯寫完《波河與萊茵河》,全麵分析了戰爭雙方的政治軍事狀況,進行戰爭的目的和無產階級的態度。
恩格斯指出,路易·波拿巴所謂解放意大利,完全是騙人的。法國決不會容許一個統一的、獨立的意大利存在。波拿巴發動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侵占意大利領土,“以法國霸權代替奧地利霸權”。[43]同時,也是為了鞏固自己在國內的反動統治。如果不是看到自己軍隊中日益增長的不滿情緒和法國人民帶有威脅性的態度,它是不會進行戰爭的。
無產階級必須反對波拿巴法國的霸權野心,但這決不是為了維護奧地利在意大利的統治地位。恰恰相反,無產階級堅決反對奧地利在意大利的統治和暴行,堅決反對“把占領別國領土和鎮壓別國民族當做自己力量的源泉”[44]。恩格斯令人信服地說明,我們主張反對波拿巴法國,是因為當時波拿巴法國和沙皇俄國是歐洲民主派的主要敵人和德國統一的主要國際障礙。挫敗波拿巴法國,就有可能引起法國革命,打擊與法國勾結的沙皇俄國,促進德國革命力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