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當反革命高奏凱歌的時候(4)(3 / 3)

馬克思、恩格斯估計,“新的革命一觸即發”。[32]因而他們不僅要求在德國加緊活動,而且十分重視無產階級國際聯係。《告同盟書》向盟員通報,中央委員會已經同法國、英國和匈牙利最革命的政黨建立了聯盟。

1850年4月中旬,馬克思、恩格斯和維利希代表共產主義者同盟中央委員會,哈尼代表英國憲章主義革命派,維迪爾、亞當代表法國布朗基派簽署了世界革命共產主義者協會的協議。這個文件第一條指出:“協會的宗旨是推翻一切特權階級,使這些階級受無產階級專政的統治,為此采取的方法是支持不斷的革命,直到人類社會製度的最後形式——共產主義得到實現為止。”[33]這是在國際工人運動史上使用“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個正式文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協議第二條要求“協會必須使共產主義革命政黨的一切派別加強團結合作,按照共和主義的友愛的原則來消除民族分立。”這一條強調了無產階級國際團結的必要性。從協定的整個精神可以看出,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在此同時,協議中也存在某些不確切或不妥當的措詞,例如“推翻一切特權”、“共和主義的友愛原則”,等等。這是為了實現各派的聯盟而作出的必要妥協。

當然,馬克思、恩格斯對布朗基派的理論和活動十分了解,認為他們並不是真正的共產主義者。恩格斯說:他們自命為共產主義者,“是因為他們以為,隻要他們願意跳過各個中間站和各種妥協,那就萬事大吉了,隻要——他們確信如此——日內‘幹起來’,政權落到他們手中,那麼後天‘就會實行共產主義’。因此,如果這不能立刻辦到,那他們也就不是共產主義者了。”[34]不久馬克思、恩格斯就與布朗基派割斷了聯係。

馬克思、恩格斯對英國憲章主義革命派也十分熟悉。哈尼在反對憲章運動右翼領袖奧康瑙爾的鬥爭中,曾經請求馬克思、恩格斯給予幫助。1849年3月28日,哈尼寫信對恩格斯說:“我需要你的兄弟般的支援的時候到了,大概,很快就要到了。所以,我很想知道,我是否能夠在必要的時候指靠你。”根據他的要求,馬克思、恩格斯支持了他們的鬥爭。1850年2月,恩格斯還為哈尼創辦的《民主評論》寫了《10小時工作製問題》,鼓勵英國工人階級不要滿足於資本家的小恩小惠,而要“勇敢地立即開始鬥爭,爭取無產階級的政治和社會的統治地位”。[35]不久,在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內部鬥爭中,哈尼采取錯誤的立場,與馬克思、恩格斯的關係疏遠了。憲章主義革命派的另一個領袖瓊斯,則繼續與馬克思、恩格斯保持親密關係。

曆史的發展表明,當時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新的革命很快就會到來的估計是不正確的。幾個月後,他們通過深入研究歐洲各國經濟狀況,改正了自己的看法,認為革命暫時不能發生。這種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對待革命事業的態度,多麼令人欽佩。列寧在談到馬克思、恩格斯關於革命即將到來的預言後來沒有實現的情況時寫道:“但是,不斷提高全世界無產階級,使他們超出渺小的、平庸的、芝麻大的任務的水平的革命思想的巨人所犯的這類錯誤,比起那些歌唱、哀號、呼籲和讚美關於革命的空虛、革命鬥爭的徒勞、反革命的立憲日子的美妙的官僚自由主義的庸俗智慧要高尚、偉大千倍,在曆史上要珍貴、真實千倍!”[36]

六、同維利希、沙佩爾集團鬥爭

當馬克思、恩格斯改組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工作大有進展,同盟組織在德國和歐洲其他國家逐漸恢複活動的時候,維利希、沙佩爾等少數人在一係列重大問題上背離了無產階級革命原則。從1850年8月開始,以馬克思、恩格斯為首的中央委員會多數派對他們進行了嚴肅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