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革命民主派的靈魂(5)(2 / 3)

新的起義!

全麵的起義!

前進,前進!

前進,前進!

前進——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我們高舉紅色的旗幟!

同馬克思一樣,恩格斯時刻把“工人階級的解放”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1848年4月初回國後,他與馬克思一起親自參加和領導了剛剛興起的德國工人運動,組織了科倫工人聯合會等工人團體。

革命初期,馬克思、恩格斯發動工人階級參加小資產階級民主協會,為爭取民主革命的勝利而奮鬥。經過一年的鬥爭實踐,一方麵,工人階級的覺悟大大提高了;另一方麵,小資產階級的動搖和妥協也充分暴露出來了。這時,成分龐雜的民主協會已經妨礙革命活動的開展,建立一個由單一成分組成的工人聯合會的更為嚴密的組織已經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此,馬克思於1849年4月退出萊茵省民主主義區域委員會。根據馬克思的指示,科倫工人聯合會退出德國民主協會總會。原來計劃在5月初舉行萊茵省和威斯特伐利亞工人代表大會,6月舉行全德工人代表大會,由於反革命勢力的進攻而未能實現。

隨著革命與反革命的搏鬥日益激烈,《新萊茵報》的語調也一期比一期更加猛烈而熱情。那時“每一號報紙,每一個號外,都指出一場偉大戰鬥正在準備中,指出了在法國、意大利、德國和匈牙利各種對立的尖銳化。特別是四、五兩月間出版的號外,都是號召人民準備戰鬥的”。[60]

普魯士反動政府和德國各種反動勢力,對《新萊茵報》抱著敵視態度。他們使用造謠誹謗、破壞搗亂、政治迫害等種種手段,不僅未能迫使《新萊茵報》馴服,而且它的態度更加堅決,在群眾中的影響更加擴大。這樣,反動政府隻能拿出最後的王牌:把馬克思當做“外國人”驅逐出境,以此迫使《新萊茵報》停刊。

1849年5月19日,《新萊茵報》用紅色油墨出版了最後一號。馬克思、恩格斯以編輯部名義發表的《致科倫工人》莊嚴宣告:“《新萊茵報》的編輯們在向你們告別的時候,對你們給予他們的同情表示衷心的感謝。無論何時何地,他們的最後一句話始終將是:工人階級的解放!”[61]

《新萊茵報》編輯、民主派詩人弗萊裏格拉特在最後一期報紙上發表著名的《告別詩》,以無畏的革命精神宣布:

別了,隻是並非永別,

他們消滅不了我們的精神,兄弟們!

當鍾聲一響,生命複臨,我還要生氣

勃勃地回到你們身邊!

……

用言語和武器參加戰鬥!

許多年以後,恩格斯在回憶當年的情景時寫道:由於反動政府有整個軍團作為後盾,《新萊茵報》不得不被迫停刊,“但我們退卻時攜帶著自己的槍支和行裝,奏著軍樂,高舉著印成紅色的最後一號報紙的飄揚旗幟……”[62]

九、參加維護帝國憲法運動

《新萊茵報》停刊前後,恩格斯積極參加德國維護帝國憲法運動。在德國人民與反革命勢力的最後幾場大搏鬥中,他不僅使用批判的武器,而且直接進行武器的批判,在愛北斐特和巴登的起義隊伍中英勇戰鬥。

由法蘭克福議會於1849年3月28日通過的德意誌帝國憲法,繼續保留君主政體,具有強烈的保守性。但憲法規定德意誌是統一的國家,人民享有一定的民主自由權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眾的要求。在人民群眾看來,隻要是向統一德國邁進一步,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都是朝著消滅小邦割據局麵和免除不堪忍受的苛捐雜稅邁進一步,因而都是值得歡迎的。但帝國憲法卻遭到德國各邦反革命勢力的堅決抵製和反對。普魯士政府指責這部憲法是萬惡之源。威廉第四拒絕接受帝國皇位。人民的不滿情緒急劇增長,反動軍隊做好了鎮壓群眾的準備。5月初,恩格斯就明確指出:“整個德國正處在內戰前夜。”[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