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共產主義戰士的成長(9)(1 / 3)

唯物主義曆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第一個偉大發現。這個偉大發現第一次把人們對社會曆史的認識奠定在真實的基礎之上,使關於社會的認識變為真正的科學。恩格斯總是非常謙虛地說,這個偉大發現應該歸功於馬克思。事實上,恩格斯也有不可磨滅的功績。同馬克思一樣,他也是這個偉大理論的發現者和創建者。

《德意誌意識形態》在馬克思、恩格斯生前沒有出版。由於這部著作既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又具有強烈的革命性,很不容易找到一個甘冒風險的出版家。原來威斯特伐利亞兩位自稱是共產主義者的企業家邁耶爾和雷姆佩爾答應提供出版經費,但當他們了解著作的內容後就完全改變態度,拒絕給予資金幫助。對馬克思、恩格斯來說,既然已經達到為自己弄清問題這個主要目的,也就“情願讓原稿留給老鼠的牙齒去批判了”。[106]

幸好,這部珍貴的手稿並沒有完全被老鼠的牙齒批判掉。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整理遺物時發現這部手稿基本完好。他曾經打算整理出版,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實現,直到1932年才在蘇聯首次全文發表。這時距離該書寫成已經86年。

十二、布魯塞爾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

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從革命民主主義到共產主義的轉變以後,就把創建無產階級政黨的任務提到首要地位。恩格斯認為,“要使無產階級在決定關頭強大到足以取得勝利,無產階級就必須(馬克思和我從1847年以來就堅持這種立場):組成一個不同於其他所有政黨並與他們對立的特殊政黨,一個自覺的階級政黨。”[107]於是,他們於1846年初在布魯塞爾建立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從思想上、理論上、組織上為建黨作準備。

布魯塞爾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是一個具有國際性質的無產階級組織。馬克思、恩格斯創建這個組織的目的,是為了在各國共產主義和工人團體之間建立聯係,克服工人運動中組織渙散狀態;宣傳科學社會主義,使工人運動在正確理論基礎上統一起來;教育工人運動的積極分子,並把其中最革命、最先進的人物團結在自己周圍,培養一批革命的核心力量,為創建無產階級政黨準備條件。

在馬克思、恩格斯直接領導下,布魯塞爾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開展多方麵的活動,與德國許多城市以及英國、法國、荷蘭、丹麥等國的社會主義組織建立聯係,交換情況,研究鬥爭策略,指導各地工人運動和民主運動的發展。

為了傳播科學社會主義,使工人運動在正確的理論基礎上團結起來,布魯塞爾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對各種冒牌社會主義進行了嚴肅的批判和鬥爭。當時,魏特林平均共產主義在歐洲工人運動中影響較大。工人出身的威廉·魏特林在《和諧與自由的保證》等著作中,對資本主義製度作了一定的揭露和批判,在德國早期工人運動中有著一定的貢獻。但是,魏特林平均共產主義是德國手工業工人落後思想的反映。他所主張和宣傳的絕對平等觀念是空想和荒謬的。在政治上,他不顧德國當時的客觀條件,反對無產階級參加和支持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845年底,馬克思邀請魏特林到布魯塞爾,對他進行十分耐心的幫助和教育。但魏特林妄自尊大,拒絕馬克思的幫助,繼續堅持錯誤的觀點。因此,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3月30日布魯塞爾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會議上對他的理論和活動作了嚴厲的批判。恩格斯主持會議,馬克思作了重要發言,指出魏特林頑固堅持、拚命鼓吹的理論同傳教士們所玩弄的那些空談無恥的把戲沒有什麼區別,它不能給群眾以任何可靠的、深思熟慮的行動依據,而是在欺騙群眾;它不能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而隻會把他們引向最終的毀滅。馬克思、恩格斯對魏特林的批判,得到英、法等國工人組織的支持,大大削弱了魏特林主義對工人運動的影響。

1846年5月11日,布魯塞爾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舉行特別會議;批判真正的社會主義者克利蓋在美國的活動。海爾曼·克利蓋在美國刊行的《人民論壇報》上,鼓吹一種以愛為基礎的共產主義,把具有世界曆史意義的革命運動僅僅歸結為“愛和恨,共產主義和利己主義”。他還與“青年美國”進行聯係,把資產階級改良運動說成是共產主義。他主張通過廢除地租,分給每個公民一小塊土地的辦法來實現共產主義。很顯然,這是與共產主義背道而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