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朝氣蓬勃的年輕人(7)(1 / 3)

作為堅定的革命民主主義者,恩格斯與青年黑格爾派在政治上的分歧也越來越明顯。在寫於1842年10月的《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威廉四世》一文中,恩格斯指出,冰冷的普魯士官僚國家、監督製度、開動著的國家機器貌似強大,其實都不穩固、沒根基;人民反對貴族特權,但貴族特權卻得到國王的保護,人民痛恨教會盤剝,要求政教分離,但國王卻頑強地力圖重新把基督教直接灌輸到國家裏去,按照聖經道德的戒條製定國家法律;人民要求出版自由和代議製,難道反動派能長期壓製嗎?一旦爭得這兩樣東西,普魯士下一步將怎樣發展呢?毫無疑問,下一步的發展將像上一世紀法國發生的情況一樣,用革命的風暴推倒封建王朝。在這裏,恩格斯十分明確地揭示了反對封建專製製度的必然性。這篇剛勁有力、擊中要害的文章,遠勝於青年黑格爾派那些不著邊際和軟弱無力的空洞議論。

恩格斯於1842年10月服役期滿離開柏林,結束了革命活動的第一階段。迎接這位22歲年輕人的是更加波瀾壯闊的新生活和意義重大的新戰鬥。

注釋

[1]恩格斯:《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9頁。

[2]同上書,第17頁。

[3]《維爾特詩選》,第24頁。

[4]恩格斯:《德國狀況》。《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51頁。

[5]恩格斯:《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24頁。

[6]恩格斯:《萊茵省的節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第306-307頁。

[7]同上書,第307頁。

[8]恩格斯:《烏培河穀來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93頁。

[9]恩格斯:《烏培河穀來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99頁。

[10]恩格斯:《德意誌國會中的普魯士燒酒》。《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6頁。

[11]恩格斯:《烏培河穀來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11頁。

[12]恩格斯:《致格雷培》(1839年7月30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第515頁。

[13]老弗裏德裏希·恩格斯:《致伊麗莎白》(1835年8月27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附錄)第690頁。

[14]參閱恩格斯《致卡·馬克思》(1845年3月17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32頁。

[15]恩格斯:《致瑪麗亞》(1841年3月8-11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第595頁。

[16]恩格斯:《致瑪麗亞》(1841年約5月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第598-599頁。

[17]恩格斯:《獻給我的外祖父》。《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第623頁。

[18]恩格斯:《致馬克思》(1850年1月20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21頁。

[19]參閱恩格斯《烏培河穀來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11頁。

[20]《恩格斯的肄業證書》。《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附錄)第692頁。

[21]《恩格斯的肄業證書》。《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附錄)第692-693頁。

[22]同上書,第692頁。

[23]同上。

[24]恩格斯:《1836年的詩》。《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第624-625頁。

[25]恩格斯:《海盜的故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第6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