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背靠莊家,在京城的生意是越做越大,見識的權貴也就越多,這心也就大了起來。
李家大小姐李燕玲待字閨中一十有八,是李家唯一的嫡女,在她下麵還有兩個庶出的妹妹,都隻比她小一歲,李燕玲還有一個同胞嫡子,年齡還小隻有九歲。
在三姐妹中,李燕玲端莊大方,容貌豔麗,二小姐三小姐是庶出,性格中就有點小家子氣,容貌上也隻是清秀,比起李燕玲來差的不是一點兩點。
李燕玲從懂事起就知道自己已經定了親,可是她的心裏卻是對這樁親事頗有怨言,尤其是李父經商搭上了京城莊家後,就越發的不滿意了。
宋家祖上三代都是農民,到了宋福金的祖父宋遠伯讀書不成,棄農從商後家中經濟漸漸地才好了起來。
早年,宋遠伯外出行商,偶然救了李家老太爺一命,李老太爺因為身上銀錢被賊人洗劫一空,一時頗為窘迫。
宋福金的祖父是又送銀子又送馬車,將人安全的送回了家。
李老太爺感念搭救之恩,數月後帶著重禮登門道謝,兩家當時財力家世旗鼓相當,李老太爺和宋老爺也是趣味相投相談甚歡。
就在這時宋福金的母親領著一個2歲小童走了進來,李老太爺見小童眉清目秀長得不同凡響,心裏有了主意。
這時李老太爺的長媳還大著肚子,李老太爺就將身上的一塊玉佩一分二作為兩家的定親信物,若是生下的是女嬰,兩家就結為親家,若是男娃此事就此作罷,信物歸還。
當時李燕玲一生下來,兩家長輩很是高興,交換了庚帖定了娃娃親。
可是這事自從兩位老人相繼離世後,又隨著宋家家境走下坡路,李家和宋家之間的走動也是越來越少。
李老太爺的長子李大小姐的父親不滿意這樁婚事,可是又不想被人落下口實,推脫隻要宋福金高中進士,他就將女兒許配給他。
宋家人厚道,覺得人家說的也沒錯,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嫁的好,在夫家衣食無憂。
作為宋福金的父母希望兒子能光耀門楣,也能在嶽家麵前抬得起頭,不被人看輕。
宋家人老實,可是不代表蠢,李家一再推遲婚期,其中原因心知肚明。
可想而知,宋家人對於宋福金的科考有多重視了。
宋福金沒進考場這事,現在李家還不知道,要是知道了會立即派人來退親。
這個傻小子還在那裏為辜負了李小姐還心懷愧疚,殊不知他手中的香囊也不是李燕玲派人送來的。
李燕玲的庶出二妹妹李雀曉雖沒有自己大姐長的好看,家中的地位也是不如嫡出的大姐,但是誰讓她的姨娘是個能幹的,李父平時除了一對嫡子嫡女外,就對這個女兒最好。
李雀曉在這樣的環境下,也是越發不甘於什麼都落於下風。
從姨娘口中知道了嫡姐從小定親的宋家,就變著法的想要見見嫡姐未來的夫婿長什麼樣。
偶然的一次碰巧,芳心暗許,暗中派丫鬟送了香囊給宋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