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旁人眼中的段祺瑞(17)(3 / 3)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日本帝國主義進占華北。北京成了敵偽在華北統治的中心,日本的機關、軍隊、文武官員陸續進入北京,一方麵大興土木,一方麵便盡量占用北京原有的王公府第大小公館,段祺瑞的南門倉公館自然也被日本人看中了。由於段祺瑞生前和日本人有些因緣,遂由日人城口出麵交涉,給了段家40萬塊錢將房產買下。

這天有個過去在段公館裏的舊同事來找我,說:“日本人催著段府上騰房呢。大爺(段宏業)派大旺來了,咱們去看看,順便給幫幫忙,你看怎麼樣?”我想,多少年的關係,這也是份內的事,便和他一塊兒到南門倉去。一進大門,看見趙文貴帶著幾個夫子忙得兩腳朝天,還有段家幾個親戚在旁邊跟著忙合。院子裏點著了一堆火,大旺指揮著夫子們把許多書、報、文件,一堆一堆地抱著往火堆裏扔,旁邊還有幾個人拿著小棍在火裏撥弄著,免得火勢太大,把房子點著了。老段60歲的時候,曾經辦過一次60大慶,當時政府要人如吳佩孚、靳雲鵬等等都送有詩文、對聯,事後段公館曾把它印成兩冊《延慶錄》,粉紙鉛印,裝訂得相當考究。這本《延慶錄》印成以後,曾經分送給親友們做為紀念,但公館中還剩下不少,現在就一本一本送到火堆裏燒化了。不但如此,連段祺瑞生前虔誠諷誦的佛經,也沒有逃出這場劫數。我在旁邊跟著招呼料理,信手一翻,看見一捆一捆的信件,拆開大致看看,都是過去軍政要人和老段往來的私信,有許多是段本人親筆寫的。我當時自然不了解這些信件都是很寶貴的第一手文史資料,也送到了火堆裏。大家正在忙亂的時候,有一個段家的親戚,忽然從火堆裏拿出一冊很大的木版線裝書,拿過來看了兩眼,大聲向大旺說:“這是你府上的家譜呀,也燒了麼?我看應當留一留吧!”大旺點點頭。但在書堆裏找了半天,再也湊不成全部,大概已經放在火堆裏燒成灰燼了。

公館裏的文件、書籍燒完以後,接著就把各種木器家具和房內擺設的古董玩物,陸陸續續抬到公館門口一字排開陳列起來,於是大街上立刻形成了一個臨時的小市。北京城裏的拍賣行、古玩店都派了有眼力的夥計前來瞧貨。這些家具、古玩,很快就被這些商人們用很低的價錢成批買去。

日本人進入北京之後,不僅沒有放過段祺瑞生前的公館,而且也沒有放過他死後停靈的所在。臥佛寺也被日本人征用了,催著段家把段祺瑞的靈柩移出去。段宏業找了許久,卻沒有找著一塊滿意的風水地,現在叫他移靈,當然更抓瞎了。幸而段祺瑞的三弟段子猷的兒子,曾給段子猷在西郊置了塊墳地,於是就把段祺瑞的靈柩匆匆忙忙地從臥佛寺中起出,移到段子猷塋地南麵,就靠著大道邊埋葬了下去。有些和老段生前友好的人都感慨地說:“沒想到老頭子轟轟烈烈一輩子,死後會沒有一塊葬身的地方!”

1950年,我在街道上當養路大隊長,參加勞動的人都在東四八條休息,我給他們送茶送水,突然一個青年人過來向我招呼。我乍一看,真愣住了,沒認出是誰來。細一端詳,才認出是段祺瑞的小兒子——十二,就是劉三所生的兒子。他本來是雙胎,卻隻留下他一個,大名字叫什麼我不記得了,隻記得他的小名兒叫十二。原來他在解放後參加勞動,當了養路工人了。我和他攀談了半天,才知道他又和他媽一塊兒過呢。

我們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短不了談些段公館的事,張夫人死在上海了,二、五姨太送了老段的終。李五也回到北京娘家,改嫁別人了,段宏業在解放後不久就死了。大旺原來娶的是龔心湛的女兒,因為大旺又討了個日本女人,就和原配離了婚。解放以後,大旺也死在天津了,留下兩個男孩子。段宏業還有幾個姨太太,也生了幾個兒女,解放後都在天津上學,現在有的已經在小學裏當教員了。

自從這次我和十二見麵以後,又前後遇見過兩次,聽說他現在在郊外一個學校裏當勤雜人員。

(王楚卿,李宜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