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奉天後,即先找到李陽春,說明此行使命。李陽春把原委向楊宇霆說了,楊又約我去詳細商量,並出示段祺瑞拍給他們的密電,遂安排我與張作霖會麵日期,到時,張作霖對我說:“你和總參議早就認識,那更方便了,以後找他直接辦吧。”不數日,楊宇霆交給我正金銀行彙票一張,票麵是銀元80萬元,在天津正金銀行支取。我將彙票送交段祺瑞收。這大約是1923年4月間的事。嗣後,我因礦事返回山西陽泉廣懋煤礦公司。同年6月左右,段祺瑞因急需用款,派曾毓雋前往奉天取款。曾毓雋與張作霖見麵時,張對曾說:“天津沒有兌款戶呀!”未付曾款。曾毓雋掃興返津。曾走後張作霖對楊宇霆說:“別叫他(指曾毓雋)騙跑了吧!”曾返津後對段說明經過,段知張不信任曾,於是又和段永彬商談,決定由段永彬給山西廣懋公司發去電報召我返津。7月,我二次去奉天取款,取回大洋40萬元的彙票一張,也是由奉天正金銀行開出並在天津正金銀行支取的。第三次是最後的一次,大約是在1924年3月,取回的是票麵200萬元日本金票的彙票,在天津正金銀行取現大洋162萬元。段祺瑞接到後對我說:“這次的錢給馮玉祥150萬元,是三個月軍餉用的。”
在我第三次去奉天取款時,段永彬也先後兩次喬裝外客,由我介紹搭天津北方航業輪船公司北京號貨輪到營口轉奉天,與楊宇霆晤麵洽談進關事宜,往返四次均藏於船主趙靜安房內。
至此張作霖遂著手研究進關作戰問題,在1922年奉軍第一次進關失敗時,其第二十七師途經熱河省(長城邊境)刀爾登地方,被當地士紳張鵬飛所屬民團圍困,全師被繳械,該師長汲金純因此撤職。這次商討進關作戰時,楊宇霆說:“那年我們二十七師被張鵬飛繳械回來,如今進關還要從這條道回去。”他的意思是說,兩年前栽在張某手下,如今要把麵子贖回來;同時指出熱河境內直軍戒備謹嚴,硬打較難奏效,不如把張鵬飛拉過來,從刀爾登地方打開缺口,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大軍插進去。他又獻計說:“李陽春在生意上也和張鵬飛有聯係,素有交情,何不從內部攻心?”張作霖聽了大喜,決定由李陽春先行試探。李陽春奉命與張鵬飛聯絡,把張約至天津李宅內晤麵,初步談妥後,同往奉天。張鵬飛到了奉天,由楊宇霆陪同往見張作霖,二張相見如故,談妥所需錢物由李陽春籌辦,以掩外人耳目。張鵬飛口口聲聲地說:“我們是同宗,我一定保你入關。”
1924年8月,張作霖派軍長李景林和張宗昌率部潛入熱河,直奔刀爾登地方。李景林和張宗昌親往拜見張鵬飛,張派地方民團的馬隊數十人領路。李景林派一營騎兵,隨同馬隊從刀爾登由山間小道直奔灤縣,李景林和張宗昌親率大軍跟隨在後直抵灤縣車站大橋。彼時直軍主力均在山海關、秦皇島附近集結戒備,灤縣僅有部分鐵路護路警看守,不戰而散,奉軍遂得長趨直入天津。
吳佩孚在前線得悉奉軍進關到達灤縣確信後,即趕回天津,吳在天津東站由電話向段祺瑞(段當時在其內弟吳光新宅)說:“擬把軍隊開進天津各國租界,好引起外國插手幹涉。”段回答說:“你是最優秀的軍人,為甚麼要惹出國際問題呢?我看你先休息幾天吧!”吳佩孚聽了之後連稱:“老師,我遵命。”當即乘車回塘沽轉船逃走。
以上記述,部分為我自己親身經曆,部分係由段祺瑞和李陽春和我談及的。事隔40餘年,細節或有記憶不清之處,尚望讀者補充訂正。
於立言
我所知道的段祺瑞與北洋軍閥
1919年上半年,雲南軍閥唐繼堯,黔軍總司令王文華,考慮到聯合吞並四川的目的,在川軍團結抵禦的情況下無法達成,遂謀勾結段祺瑞,企圖加強控製四川的力量。於是由唐、王聯名請我充當滇、黔代表,並提出治川方案。內容是:由北京政府派員酌帶北洋軍隊來做四川督軍,其人選以張紹曾為最適當。因張是日本士官生,清末曾任第二十鎮統製,與唐繼堯有同學關係,故有此主張。其次,四川省長選川人擔任,但必須得滇、黔同意。再次,滇軍駐川三師,黔軍駐川兩師糧餉補給統由川省撥付。我同段祺瑞的心腹王揖唐先商談後,一同往會段祺瑞。我將唐、王所擬治川方案原件交段閱後,段立即表示不同意,並說:“為什麼四川應該養滇、黔軍五個師?為什麼四川人當省長要取得滇、黔同意?”我為完成任務起見,竭力向段陳說:“這個方案,照道理是說不過去的。但為國家統一設想:川、滇、黔問題能夠解決,兩廣的問題也就可以迎刃而解。這件事意義很大,望從整個大局著想。”段氏仍不為動。因為光緒末年,清廷親貴為削減袁世凱的兵權,控製北洋派,逐漸重用日本士官生,張紹曾、吳祿貞等因而得任新軍統製。當時張紹曾同段祺瑞之間,不免發生利害衝突。後來直、皖暗鬥,張又站在直係方麵,唐繼堯指定要張紹曾任川督,恰中段祺瑞之忌。故我幾次見段,都未得到結果。我想既受滇、黔之托,不能不有所表現,乃向王揖唐出主意:滇、黔方麵原係對立,現在既來接洽,何能拒之於千裏之外。王問我:“要怎樣辦才好?”我說:“滇、黔軍現在最需要的是子彈,能夠送他們幾百萬子彈,把這關係維係著,具體辦法,可徐圖商議。”經王揖唐與段商陳後,允撥給步槍子彈300萬發,由長江上遊警備總司令吳光新在宜昌撥交。我將此結果電告給唐、王,經派郭潤生、符紀存到宜昌接運,第一批運去50萬發。跟著唐又加派由雲龍為代表與我同住一處。但洽商運送第二批子彈時,適吳光新被鄂督王占元扣押,同時吳佩孚倒戈,發生直皖戰爭,段氏因失敗而下台,此一段事件也就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