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第一次婚姻(1)(1 / 1)

十、第一次婚姻

1916年,在林桂生的安排之下,杜月笙要結婚了。

婚前,他想起捧場做客的朋友雖多,但是自家的親眷總也要到幾位,因此,他派人到高橋,將他的姑母萬老太太接來。如今,姑母已是杜月笙老家最親的人了。

杜月笙的父親叫杜文卿,但是杜月笙出生後杜氏已經家道衰落,20多歲的杜文卿隻得出外謀生,先後做過茶館的“堂倌”,碼頭的“扡子手”,後來與人合資,在楊樹浦開了一爿“永昌”小米鋪,聊以養家糊口。杜月笙出生後不到滿月,杜文卿為生計所迫棄下妻兒重返米店。

這時正值大清朝衰勢的歲月,杜月笙出生的第二年,即遇凶歲。杜月笙母親朱氏無奈,隻得懷抱剛滿周歲的兒子離家投奔丈夫。可是杜文卿的米店也因災荒而無法營業,不能養家糊口,朱氏隻得撇下嗷嗷待哺的月笙,懷著身孕進楊樹浦紗廠去做擋車工。每天12小時的擋車工實同苦力,體質孱弱的朱氏不到半年,因極度疲勞而棄世。

杜文卿無錢營葬,隻得買了一口薄皮棺材,把亡妻浮厝在杜家祖宅旁邊的荒丘上,年幼的杜月笙從此失去了親娘。杜文卿帶著一雙兒女苦度歲月,終因不勝負擔,最終把女兒送給了一個黃姓寧波商人,從此杜月笙兄妹永訣。

不久,杜文卿續娶了一位張氏為妻。張氏待月笙猶如親生兒子。此時,杜月笙也已稍懂人事,又聰明機靈,很能討張氏歡心。可是好景不長,1892年,杜文卿米鋪宣告倒閉。年底,杜文卿因操勞過度,溘然長逝。

杜文卿死後,張氏變賣了店鋪,帶著月笙扶柩回鄉,把丈夫與他元配朱氏合葬。張氏年輕守寡,又帶著杜月笙回到楊樹浦,租了一間小屋,一邊賣點米麵,一邊幫人洗補,艱難地過著度日如年的生活。

一年後,杜月笙已滿6歲,張氏節衣縮食,把他送進了附近一所私塾。兩年後,張氏出外尋找事做,不幸被流氓“蟻謀黨”拐走。從此,杜月笙成了失去雙親的孤兒。

杜月笙把姑母接來後,在法租界棧房裏開了房間,他對姑母很盡孝心,替她買衣料,請裁縫,要讓她穿得整齊體麵,來吃喜酒。

一天,杜月笙又帶了一副黃澄澄的金鐲子,到棧房裏送給他姑母,萬老太太以為侄兒是有錢了,於是她建議地說:“月笙,你結婚是件大事情,高橋鄉上,你的長輩親眷不止我一個。既然要請,你為什麼不統統請到呢?”

杜月笙沉吟了半晌,他問:“應該再請哪些人呢?”

萬老太太終於說了:“你的老娘舅、舅母,還有一位嫁到黃家的阿姨……”她一口氣開了一張長長的名單。杜月笙的心裏回首往事,他成為孤兒時無人理他,任他在街頭打流,他的心中不勝感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