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伍 蒙古西征(3)(3 / 3)

雖然匝兒納黑和納兒城人民因為不抵抗,獲得了苟且偷生的機會。但是由於他們的怯懦,使成吉思汗一路暢通無阻,如入無人之境,這也迅速加重了不花剌與撒馬耳幹的軍事負擔。幸運之城的幸運是建立在國家和民族的不幸之上的,更大的災難即將降臨了。

不花剌的凋零

1220年3月,料峭的春風中含著一股殺氣。不花剌城郊的野花肆意地綻放,半空中盤旋的烏鴉不時發出刺耳的鳴叫,隨著一陣催人心碎的馬蹄聲,一群不速之客的到來,打破了這裏原有的寧靜。

成吉思汗的軍隊就像大海裏洶湧的波濤,一支接一支地抵達。他們繞城紮營,放眼望去,如同蝗蟲一樣不計其數。

不花剌是當時花剌子模的學術中心(即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城)。它由三部分組成:城堡(周長一公裏半),不花剌本城(狹義上的不花剌,即內城)和郊區(外城)。同其他多數城市相反,這個城市的城堡不是建在內城以內,而是建在內城以外。本城建在城中心的一個台地上,周圍有城牆,有集市門、香料商門、鐵門等七個城門,每個城門的名字都足以引起人們的遐想。

一些著名的清真寺吸引著虔誠的信徒們,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人前來朝拜。大禮拜寺建於公元1121年。星期五清真寺當時也已有約一百年的曆史。還有一個敘利亞人清真寺。外城周圍也有城牆,十一個城門。市內主要的街道都是石板鋪路,這在伊斯蘭教土地上是一個很特殊的情況。

不花剌地扼中西要道咽喉,為花剌子模新都“撒馬耳幹”(今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撒馬爾罕)的西方屏障,一旦被切斷將截斷玉龍傑赤(今土庫曼斯坦共和國烏爾根奇)與撒馬耳幹之間的聯絡,並隔絕錫爾河沿岸被圍各城堡之外援。那無異於將花剌子模攔腰斬斷。所以對雙方而言,不花剌之役是事關勝敗的關鍵一戰。

摩訶末對不花剌之戰非常重視,所以將他的親信和富於作戰經驗的將領派來守城,他們是闊克汗、哈迷底布爾、舍雲治汗和怯石力汗等。

這個闊克汗本是蒙古人,其所屬部落被成吉思汗征服後,為了逃避追殺從蒙古草原逃至西遼,以後又投靠了摩訶末,立了不少戰功,深得摩訶末的信任,於是被派到不花剌充當兩萬守軍的主將。

當闊克汗在不花剌城頭,再次望見蒙古士兵凶神惡煞般的嘴臉,似乎又嗅到當年他們屠殺自己部落時的血腥味,不由得身子一陣輕微顫動。心中暗道:真是人生如戲,造物弄人啊!看來成吉思汗真是惹不起也躲不起啊!

諸將之中,隻有怯石力汗最為鎮靜。他原本是摩訶末的一名馬夫,在一次戰鬥中,摩訶末兵敗,戰馬受傷,怯石力汗背著摩訶末渡過阿姆河,回到當時的國都玉龍傑赤,被摩訶末提升為大總管,此後備受摩訶末信任。大敵當前,怯石力汗顯得格外沉著。但他心中也在暗自盤算:即便你成吉思汗真的天下無敵,我當初背個人尚可逃生,打不過你,我還跑不過你呀。

與此同時,一句所謂真主的預言“在呼羅珊有條叫做烏滸水(阿姆河)的河流以東,將有一座城池被征服,該城名叫不花剌”在城內傳得沸沸揚揚。謠言很快傳入軍中,守軍的士氣一落千丈,同時也為他們棄城而逃提供了借口,但是就這麼跑了又無顏去見對他們寄予厚望的摩訶末。於是闊克汗決定,先打一仗然後再退往撒馬耳幹,也好對摩訶末有個交代。然而一些有血性的將領和士兵,不願意隨他們離去,他們要與不花剌城共存亡。

天將拂曉,闊克汗帶領著大隊人馬偷偷打開城門,對蒙古軍營發起突然襲擊。雖然夜哨及時地發現了敵軍的偷襲,但由於蒙古士兵連日行軍非常疲勞,加之又沒有任何準備,隻好在慌亂之中棄營而逃。然而,令蒙古士兵不解的是,敵軍比他們逃得還快。闊克汗沒有借蒙古軍混亂之時乘勝追擊,而是迫不及待地掉轉馬頭逃之夭夭了。

摩訶末諸將失去了這次反敗為勝的機會,而蒙古人再不會給他們機會了,成吉思汗很快整頓好人馬,命他的四子拖雷率軍追擊。闊克汗帶領著逃軍剛到阿姆河岸邊,拖雷便率追兵趕到了。看到蒙古追兵,闊克汗帶領的逃軍頓時驚恐萬分,不知所措。拖雷兵分幾路,圍追堵截,將他們斬殺殆盡,闊克汗也死於亂軍之中。

第二天,當太陽又一次升起,不花剌人打開了城門。由一些伊瑪目(宗教領袖)和知名人士組成的代表團前來拜見成吉思汗,表示他們願意主動獻城投降。然而他們未能料到,由於不花剌的迅速陷落,花剌子模將要麵臨一場空前的浩劫!

蒙古軍隊進入城中將財物洗劫一空之後,縱火焚燒了不花剌城。大火幾乎燒毀了整個城區(該城建築多用木材),由於禮拜五清真寺和幾座宮殿以磚石為結構,僥幸逃過了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