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伍 蒙古西征(2)(2 / 3)

越過金山,到了也兒的石河畔,成吉思汗下令在東岸暫時避暑,另一方麵派使者前往花剌子模通知摩訶末,意思是蒙古要和花剌子模決一死戰,摩訶末必須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血的代價。

摩訶末半閉著雙眼,斜臥在寬大的椅子上,似乎漫不經心地聽著蒙古來使宣讀的戰書。然而他的心卻隨著蒙古使者抑揚頓挫的聲音而跌宕起伏。雖然他意料到災難遲早會降臨,但沒想到會來得這麼快!

緊張的氣氛在到處蔓延,一股令人毛骨悚然的殺氣在花剌子模上空迅速凝結!百姓隻能祈禱真主的保佑了,而摩訶末卻另有一張王牌,那就是他此前戰無不勝的四十萬騎兵。正是憑借他們花剌子模才得以稱霸中亞!

雖然在軍隊數量上花剌子模和蒙古相比,占據著絕對的優勢。但是外強中幹的摩訶末國王卻沒有勇氣與成吉思汗展開決戰。而是將四十萬騎兵中的大部分,留在突厥斯坦和河中(撒馬耳幹地區),兩萬人防守訛答剌城,幾萬人分別把守邊界各城堡,十一萬人據守新都撒馬耳幹,另有十幾萬人留守在花剌子模各大重要城市。

摩訶末認為,蒙古軍隊遠道奔襲,給養肯定難以供給,隻要自己憑城堅守,成吉思汗將很快無以為繼。然後自己再擇機出擊,定能將蒙古軍隊悉數殲滅。於是他采用了分兵把關、城自為戰的被動防禦戰略,接著在亦納勒術強烈的請求下,他也意識到訛答剌城將成為蒙古軍隊進攻的首要目標,於是派自己的親信哈隻卜哈剌察,率領著一萬精銳騎兵去協助亦納勒術加強訛答剌的防禦。亦納勒術得到支援,心裏頓時有了底,於是把全城的老百姓發動起來,搞起了戰爭總動員。

強大的防禦工事在幾十萬軍民的揮汗如雨中,終於建立起來了。從城牆到內堡都得到了加固。所有的防禦武器也一應俱全地擺上了城頭。此刻亦納勒術和訛答剌城的居民都驕傲地認為:如果成吉思汗真的兵臨城下,這裏將成為蒙古軍隊的墳墓!

調兵遣將

當蒙古鐵騎踏過亞曆山大山與合剌套山之間的阿盧裏耶阿塔河穀,終於望到了訛答剌城那灰色的城牆,如果是其他軍隊麵對著如此神秘而陌生的城市與人群,心裏一定會感到恐懼和惶惑,而蒙古士兵此刻卻熱血沸騰,一種狼性的衝動召喚著他們,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新鮮的、不可預測的、富有挑戰性的。對於挑戰他們從不畏懼,他們的天性就是征服,他們要用行動來告訴世人什麼是狼性本惡!

幾十萬蒙古將士發出了挑戰者的呐喊,風馳電掣般直衝過去。天空烏雲滾滾,大地暗藏殺機。一場事關兩國命運的惡戰就要開始了!

亦納勒術雖然知道成吉思汗一定會來,但他認為蒙古軍經過長途跋涉,經曆了一路上的風霜雪雨,荊棘坎坷。到達訛答剌城下之時必然疲憊不堪,甚至已傷亡過半。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此時蒙古的士兵比出征之前更加士氣高昂。也許他們天生就不知道疲倦為何物。並且途中經過的許多地區,如統治“七河之地”的領主阿兒思蘭,當他得知蒙古軍出兵的消息後立刻也起兵響應,在合牙裏黑(今勒普辛斯克市與科帕爾市之間)與蒙古軍隊會合。在他之後另兩支附庸國的人馬也相繼趕到,加入到成吉思汗的西征隊伍當中。隻有不識時務的西夏國王,始終按兵不動,這也為將來被蒙古軍隊亡族滅種埋下了伏筆。

1219年,農曆九月,天氣並不算冷,但花剌子模的邊境重鎮訛答剌城,卻仿佛籠罩在衝天的寒氣之中!城頭上的守將亦納勒術,正神情木然地向前方眺望。透過他深藍色的眼睛,仿佛看到了他的心都在劇烈地顫動!士兵們像雕塑一樣佇立在城頭,隻有不時轉動的眼珠才透出一絲生氣。

亦納勒術的額頭突然滲出了汗水,五官在不由自主地輕微抽動。順著他的眼神望去,遠方出現了一縷煙塵,隱約著傳來了馬蹄聲。馬蹄聲漸漸由遠及近,隨著亦納勒術不斷誇張放大的瞳孔,一大隊蒙古騎兵出現在視野當中。轉瞬間馬蹄卷起的塵沙便遮天蔽日。

此時的訛答剌城就像一隻迷途的羔羊,被四麵八方湧來的狼群團團包圍。蒙古兵那一張張黃色的臉,變得異常恐怖!餓狼一般的眼神仿佛要把守城的士兵生吞進去,一時間戰馬的嘶鳴夾雜著蒙古騎士的怒吼聲,驚天動地,震耳欲聾,幾乎將整個訛答剌城淹沒!

亦納勒術望著一眼望不到頭的蒙古大軍,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把自己的手背放在嘴裏狠咬了一口,鑽心的疼痛告訴他這不是在做夢。如夢方醒的亦納勒術,當年不可一世的“海兒汗”,如今已後悔不已。他當初屠殺蒙古商隊的魯莽行為,不但給自己和訛答剌城的百姓招來了滅頂之災,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歐洲也將由此遭受一場血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