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帶,勢力最大的地主武裝是占據真定的威州人武仙。早在1214年,蒙古軍侵掠河北時,武仙的地主武裝即聚保威州西山。宣宗詔授武仙權威州刺史。1217年,真定石海叛金。武仙領兵斬石海,據真定。宣宗又授武仙權知真定府事。易州定興的地主武裝張柔,為苗道潤委為定興令。1218年,苗道潤謀複中都,被賈瑀殺死。張柔在易州軍市川誓師,聲言為苗道潤複仇。金朝又加授張柔為中都留守,兼大興府尹。蒙古出紫荊關,張柔迎戰於狼牙嶺,兵敗,投降蒙古。蒙古仍命張柔任舊職,領兵攻金。張柔攻下雄、易、安、保諸州。在孔山擊敗賈瑀,殺賈瑀祭苗道潤。賈瑀部眾都歸張柔。張柔軍據滿城。武仙領兵來攻,被張柔擊敗,張柔進而攻下完州。1219年,進圍中山府。武仙再派兵來攻,又敗走。
1219年秋,木華黎統率的蒙古軍再次攻掠山西。8月,攻下武州,金軍事判官郭秀戰死。9月,蒙古軍攻掠東勝州。金東勝州節度使伯德窊哥招募義軍堅守。城中糧盡,伯德窊哥率眾突圍,走保長寧寨,又被圍,窊哥戰死。宣宗派行省胥鼎領兵赴河中,又采納蒙古綱的建策,對各地抗蒙義軍,置都統、副都統。11月,地主武裝張開、郭文振合兵收複太原。
1220年初,金朝的宰臣因移剌光祖和石抹穆之議,再議對各地的地主武裝封公設府之事。禦史中丞完顏伯嘉說:“宋人以虛名招致李全,遂有山東實地。隻要能統眾守土,雖封三公,又有什麼可惜?”宣宗道:“他日事定,公府不是太多了麼?”完顏伯嘉說:“如能事定,以三公就節鎮(節度使),有何不可?”2月,宣宗采朝臣的建策,對山東、河北、山西等地勢力較大的地主武裝首領王福等九人,封為九公,分別統轄山東、河北和山西地區。
王福——河北地主武裝首領,曾領兵收複滄州,1219年9月,宣宗任王福為滄州經略使,又升為權元帥右都監,統領地區與益都張林、棣州張聚接境。1220年,封為滄海公。管領地區包括清州、滄州、觀州、鹽山、無棣、樂陵、東光、寧津、吳橋、將陵、阜城、蓨縣。
移剌眾家奴——契丹人移剌眾家奴以抗蒙積戰功,累任河間路招撫使、開州刺史、權元帥右都監。被賜姓完顏氏,封為河間公,管領獻州、蠡州、安州、深州、河間、肅寧、安平、武強、饒陽、六家莊、郎山寨等地。
武仙——武仙原已升任知真定府事,兼經略使,權元帥右都監,又封為恒山公,管領中山、真定府、沃州、冀州、威州、鎮寧、平定州、抱犢寨、欒城、南宮縣等地。
張甫——河北張甫曾投降蒙古,後為金涿州刺史李瘸驢招降。1218年,苗道潤死。靖安民代領部眾。李瘸驢為中都東路經略使。張甫與賈仝相互攻擊。張甫奪取賈仝地,掠賈仝馬贈李瘸驢。賈仝再來攻,敗死,部眾均歸張甫。李瘸驢降蒙古。張甫為中都東路經略使。1220年封張甫為高陽公,受領雄州、莫州、霸州、高陽、信安、文安、大城、保定、靜海、寶坻、武清、安次縣等地。
靖安民——初隸苗道潤部下。苗道潤死,安民代領其部眾。1219年任中都西路經略使,統領易州以西。1220年,授權元帥左監軍,行中都西路元帥府事,封易水公。管領涿州、易州、安肅、保州、君氏川、季鹿、三保河、北江、礬山寨、青白口、朝天寨、水穀、懽穀、東安寨等地。
郭文振——遼州刺史,太原人,曾受命配合苗道潤收複中都。郭文振招降太原東山二百餘村,遷老幼於山寨,得壯士七千人,駐營防護秋收。1219年10月,與潞州招撫使張開合兵收複太原。1220年,封為晉陽公,管領河東北路。
胡天作——管州人胡天作,以鄉兵守禦本州,受任為管州刺史。1219年,收複平陽府,受任充便宜招撫使,1220年,封為平陽公,受領平陽府、晉安府、隰州、吉州。
張開——景州張開,宣宗初年,在蒙古兵攻掠河北對結集地方武裝固守,1216年領兵收複清州。1219年,充潞州招撫使,與郭文振合兵收複太原。1220年,封為上黨公,管領澤、潞、沁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