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肆 揮師金國(7)(2 / 3)

10月,右司諫許古上疏勸金宣宗與宋議和,道:“以為專用威武,就可使宋人屈服,這是空話,不切實用。如宋人堅守不出,我軍無所得,還要回來就糧。彼乘機襲擊,我軍欲戰不得,欲退不能,永無休兵之期。況且宋有江南的積蓄,我隻有河南一路征斂的禍害,也使人寒心。應該趕快與宋議和,蒙古知道也會收斂。”高汝礪反駁道:“議和不當先發於我而示弱。”參知政事張行信則道:“遣使議和沒有什麼失體。國家多難,戍兵漸久,不考慮休戰,百姓怎麼能負擔!”

金宣宗命許古起草議和的牒書。宰臣以書中有“哀祈之意”,是“自示微弱”,因而擱置。集賢院諮議官呂鑒上疏請在境上屯重兵議和。術虎高琪說他“狂妄無稽”。平章政事胥鼎反對出兵,上疏提出“六不可”。奏書道,“往年泰和時曾經南伐,那時太平日久,百姓富庶,軍強馬壯,所謂萬全之舉,然而,還是講和休兵。大安之後,北兵(蒙古兵)大舉,多年來天下騷然,軍馬氣勢僅及過去十分之一,器械也多損弊,民間差役繁重,疲憊不堪,而要興兵,必然遠近動搖。其結果將未傷敵而自己先受害。這是一不可。現在西夏、蒙古之所以沒有入境,是去年北還後在息養。或者因別部相攻,未暇及我。如果聽說王師南征,乘機並至,就要三麵受敵,首尾莫救。這是二不可。宋朝十年來練兵修壘。車駕遷汴後,他們必定更加防備。如果所在清野,我軍無所得,毫無益處,這是三不可。現在我軍都是山西、河北破產之人,或者是招還的逃軍,大抵都是烏合之眾,沒有訓練。驟然出兵作戰,深入敵境,進不得食,退無所掠,必然要逃跑嘯聚,這是四不可。隨軍運輸糧餉,不是民力所能辦到。沿邊人戶,賦役繁重,非常疲困。失業流亡到河南的,衣食都不能自給。如果宋人招誘,作為向導,我們內有叛民,外有勁敵。這是五不可。現是春耕氣節,如果進兵不還,必違農時,關係國家大計,不隻是戰場的利害。這是六不可。”術虎高琪等卻道:“大軍已進,無複可議。”金軍自秦、鞏、鳳翔三路,分道南侵。

1217年4月,金出兵攻襄陽,宋將趙方、李玨部署抵抗。宋將孟學漢在棗陽擊敗金兵。5月,宋寧宗下詔:許諸將便宜抗敵。12月,金宣宗拒絕胥鼎議和的建策。完顏贇領兵萬人攻打四川,敗宋守軍。1218年2月,又擊敗宋安丙軍,焚大散關。3月,宋利州統製王逸率領抗金民兵十萬奪回大散關,追擊金軍,完顏贇戰死。4月,金軍再攻大散關,連破諸州,搶掠糧九萬斛,錢數千萬。金兵另一路由完顏賽不率領圍攻隨州、棗陽,與宋孟學漢軍激戰三月,不能攻下,戰敗而走。

金兵侵宋,金朝境內的紅祆軍等人民起義隊伍,紛紛投宋抗金。興定二年(1218年)正月,李全率部投宋,宋朝加給李全京東路總管的職銜。9月間,李全攻破金密州、壽光縣。10月,攻破鄒平、臨朐、安丘等縣。石珪、夏全、時青、陳孝忠、季先等相繼投宋抗金,給予金朝以極大的威脅。12月,金宣宗派開封府治中呂子羽聯絡,試探議和。呂子羽至淮水,被宋朝拒絕。宣宗下詔,命左副元帥、樞密副使仆散安貞(仆散揆子)輔太子守緒大舉南侵。

1219年初,金兵攻下成州、鳳州和興元府,又破洋州,遭到宋都統張威軍的邀擊。完顏訛可率領的另一路,再次圍攻棗陽。宋趙方部三萬人出兵攻打唐、鄧二州。左副元帥仆散安貞親自率領金兵圍攻宋安豐軍及滁、濠、光三州。先鋒到達采石揚林渡,震動建康。投宋的抗金民兵分道出擊。陳孝忠部去滁州,石珪、夏全、時青向濠州,季先、楊德廣等援滁,李全、李福兄弟截擊金兵歸路。金兵解圍走。李全部追擊,金兵敗退。

7月,完顏訛可部再圍棗陽,攻城八十餘日。宋孟宗政部出擊,金兵潰敗。完顏訛可單騎敗逃。宋兵乘勝入鄧州而還。漢族人民數萬人南投宋朝。金兵在江淮戰敗,宋兵乘勢反擊。12月,李全率軍渡淮,偷襲泗州,見金兵有備,退還。宋京湖製置使趙方出兵六萬,分道反攻唐、鄧,金兵拒戰。宋軍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