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王大說,置酒後宮,召髡賜之酒。問曰:『先生能飲幾何而醉?』對曰:『臣飲一鬥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飲一鬥而醉,惡能飲一石哉!其說可得聞乎?』髡曰:『賜酒大王之前,執法在傍,禦史在後,髡恐懼俯伏而飲,不過一鬥徑醉矣。若親有嚴客,髡帣韛鞠跽,待酒於前,時賜餘瀝,奉觴上壽,數起,飲不過二鬥徑醉矣。若朋友交遊,久不相見,卒然相睹,歡然道故,私情相語,飲可五六鬥徑醉矣。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後有遺簪,髡竊樂此,飲可八鬥而醉二參。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主人留髡而送客,羅襦襟解,微聞薌澤,當此之時,髡心最歡,能飲一石。故曰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以諷諫焉。齊王曰:『善。』乃罷長夜之飲,以髡為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嚐在側。
——《史記》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傳》
酒是用糧食或水果等發酵製成的含乙醇等多種化學成分的混合物。中國濃厚的酒文化賦予了它眾多的功能。酒能壯英雄膽,高祖醉酒斬白蛇;酒能豔美人色,“美人欲醉朱顏酡”;酒能解胸中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酒亦能添心中愁,“舉杯澆愁愁更愁”;酒能鞏固統治,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酒亦能使國破家亡,商紂王酒池肉林終遭滅;酒能惹禍,“魯酒薄而邯鄲圍”;酒亦能全身,竹林七賢的阮籍佯狂裝醉以避禍得全。
酒的作用實在是難以一一言說。
戰國時期齊威王初即位,日事酒色,不理朝政,百官慌亂,諸侯並侵。齊國贅婿淳於髡以隱語勸諫,威王“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威行諸侯三十六年。
有一次,楚國攻打齊國,淳於髡去趙國搬來救兵,楚國不得不引兵而退。齊威王高興了,在後宮設置酒肴慰勞淳於髡。問他說:“先生喝多少酒才醉?”淳於髡回答:“我喝一鬥酒也能醉,喝一石酒也能醉。”威王說:“既然喝一鬥就醉了,怎麼還能喝一石呢?”淳於髡說:“大王當麵賞酒給我,喝不了一鬥就醉了。父母有尊貴的客人來家,喝不到兩鬥就醉了。朋友間交遊,傾吐衷腸,大約喝五六鬥就醉了。至於鄉裏之間的聚會,男女雜坐,彼此敬酒,握手言歡不受罰,眉目傳情不禁止,這時我最開心,喝上八鬥酒,隻不過兩三分醉意。日暮酒闌,大家促膝而坐,男女同席,堂上蠟燭已經熄滅,主人送走其他客人,單獨留下我,綾羅衣襟已經解開,聞到陣陣香味,這時我心裏最開心,能喝下一石酒。所以說,酒喝得過多就容易出亂子,歡樂到極點就會發生悲痛之事。無論什麼事情不可走向極端,到了極端就會衰敗。”
淳於髡其貌不揚,身不滿七尺。他以酒量的五個層次機智巧妙地勸諫威王,“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看來,酒不隻能亡國,也的確能興國。漢語中“樂極生悲”這個成語,據說就是從這裏來的。
喝酒不光喝的是酒,看來喝的還有心情。然而,凡事總有個臨界點,過之則反,世間萬事,莫有逾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