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上訪和下訪(2 / 2)

“嗬嗬,我這個老頭子就不能找年輕人聊天了?聽說你在石河念書,我倒要聽聽你有什麼看法?”周明誌喝了一口茶,看著桌上擺著的一疊資料,微愣了一下,本隻是想和這個頗投緣的少年隨意聊聊,倒沒想到他居然提到這茬,就想聽聽他怎麼說。

“……”衛愷又不是這方麵的專家,哪能說出什麼看法,靈機一動:“我這幾年一直在益州,倒是小時候住爺爺奶奶這邊,我感覺吧,石河自從您離開以後,就一片死氣沉沉的樣子……前幾年廠子裏剛出現下崗的時候,還有好多諸如破產廠長攜款潛逃,職工工資發不出,下崗職工生活無著落自殺,下崗職工準備大遊行的傳聞……這些天也聽我爸、我二叔他們聊天,我二叔就是石河食品廠的老同誌……據說這次是準備一次性賣掉,看似是丟掉了那些一直虧損的包袱,但改製中即將被淘汰的職工,特別是已經上了年紀的職工,他們以後的生計怎麼辦……而且這幾年下崗職工也是越來越多啊……”

衛愷看似隨意的一番話,卻掀起周明誌心中的滔天巨浪。丫丫的父母就是在九十年代初各地國營企業掀起了一股以“破三鐵”(“鐵飯碗”、“鐵工資”和“鐵交椅”)為中心的改革熱潮中雙雙下崗,為了供養丫丫,什麼髒活累活都幹過,還要忍受親人的冷眼,長期精神肉體的打擊折磨著他們,最後一起上吊自殺。

“嗬嗬,你爸倒是什麼都跟你聊……”周明誌想著這些往事,好半晌才恢複過來,沉聲道:“這些年各地也積累了不少經驗……有的地區的一些先進模式——集體所有企業,今年也逐漸出現很多政績化的弊端……而金融危機也讓國內對日韓財團企業模式有一些反思……這次改製的石河那些廠礦,全國可是有二三十萬家,總不能一直靠著銀行、股市輸血……現在的產權改造試驗,全部賣掉可是主流啊!集體經濟政企不分的弊端最近可是被抨擊得厲害!”

聽著周明誌對近幾年國際國內形勢侃侃而談,衛愷哪能和省委副書記討論這些問題,隻是忙活了一下午,大概回憶出前世改製的大結局——從九八年開始至2003年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成立,長達5年左右的“國退民進”從一開始就呈現出泛運動化和法製監管空缺的特點。作為國有企業改革最大的戰略調整,“國退民進”一直沒有形成一個全國性地法製化改革方案。

衛愷隻能繼續就自己的理解來說:“我倒覺得,主要還在於人身上,不管哪一種改製方案,換作一個不懂經營的人難道就能把這些企業救活……倒是一旦沒有管理部門監管,一旦形成風潮,這些所謂的改製很可能違背初衷,少數人把原有的優質資產通過各種手段變成私人的,然後破產了事,那些債務包袱可都是又丟還給政府了……”遂把食品廠的實際資產和改製方案評估嚴重不相符的情況,稍微透漏了一點。

“嗬嗬,正好丫丫也想見你,我抽時間下來一趟吧,總要親自來看看,免得被你蒙蔽了!”周明誌聽了衛愷的話,雖然有些話並沒有說透,沒有理論依據作為支撐也顯得單薄,但作為一個少年,能有這份悟性和預見性,就不得不讓人驚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