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三月,元世祖再次想招降文天祥,就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顯位,但又再次遭到了拒絕。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對元世祖仍然是長揖但卻不下跪。元世祖也沒有強迫他,隻是對他說:“你在大都已經很久了,如能改變主意,效忠我元朝,那朕可以給你一個中書省的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丞相,國家滅亡了,我的報國之心也沒有了,隻求您立刻賜死,不願意再活下去了。”元世祖見他心意已決,又問他:“那你願意怎麼樣?”文天祥回答說:“隻願意一死就夠了!”元世祖就答應了他。
第二天,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臨行前,監斬官問他說:“文丞相還有什麼話要說啊?如果有悔改之心,回奏還能免死。”文天祥大義凜然,喝道:“死就死了,還有什麼可說的?”然後他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啊?”旁邊的士兵指給他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然後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也沒有什麼愧疚了!”於是他大義凜然,從容就義。死後在他的口袋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文天祥死的時候才四十七歲。
【酷評】
文天祥之所以能留下千古美名,不是因為他為南宋做了哪些事,而是因為他的氣節。也正是因為當時很多人都沒有這樣的氣節,所以他更顯得難能可貴。這也告訴我們,高尚的品格同樣是一種品牌,也是一種通向成功的途徑,尤其是這種矢誌不渝、始終如一的堅持。這種道理和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其實是相互印證的:一個人有勤奮之名,那麼人們就會很容易相信他一定會刻苦工作、絕不偷懶,從而給他更多的自由空間;一個人有正直之名,那麼人們就會相信他絕不會偷奸耍滑,可以放心地把錢財交給他打理,可以把不願托付給他人的事情托付給他,這樣,這個人因此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空間。所以,成功不妨從擁有一個好名聲開始。
§§§第十四節“北臥龍”耶律楚材
有“北方臥龍”之稱的耶律楚材,是一位備受世人敬仰和緬懷的曠世奇才。
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在燕京西山的一個契丹貴族家裏誕生了一個男孩,他就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第九代世孫耶律楚材。這個孩子的誕生,給花甲之年的父親耶律履帶來了很大的驚喜。耶律履曾對別人預言說:“我六十歲得到了這個孩子,他就是我耶律家的千裏馬,以後必定會成為一個雄才偉士,並且是為別的國家效命。”於是他就借用《左傳》中“楚材晉用”典故的寓意,為兒子取名為楚材。
耶律楚材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由母親將他一手養大。他的母親楊氏是當時著名學士楊曇的女兒,出身書香門第,賢良淑德且文化修養很高,被封為漆水國夫人。她謹記丈夫臨終的遺願,就是讓耶律楚材成為英才,光宗耀祖,於是就帶著兒子回到老家遼寧北鎮一帶的東丹,請人在醫巫閭山的懸崖上修了兩間小房子,然後帶著兒子住了進去,教兒子刻苦讀書。醫巫閭山風景奇雅,人跡罕至,耶律楚材在那裏學習特別刻苦,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而他的母親對他慈愛倍加、諄諄教導。盡管生活十分清苦,但是母子兩人卻苦中作樂,其樂融融。耶律楚材特別聰明,隻用了短短幾年的時間,儒家經典、文學史籍、詩詞歌賦便無所不通。此外,他還學了許多關於天文、地理、律曆、術數及釋道、醫卜等方麵的知識。
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年),耶律楚材十七歲。他的母親覺得兒子可以出仕了,於是就帶他回到了燕京。當時金國有製度規定,宰相的孩子享有賜補政府機關做官的特權,但是耶律楚材不要特權,而是希望參加正規的進士科考試。金章宗覺得國家製度不能輕易改動,於是就下了一道敕令要當麵對他進行考試。參加考試的有十七個人,章宗親自詢問了幾件疑難案件如何處理,其中耶律楚材回答得最為周詳。章宗便正式任命他為某個政府部門的掾官,也就是長官的助理,掌管文書,處理日常行政事務。雖然官職不是很大,但對於初入仕途且年少的耶律楚材來說,這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
後來,蒙古軍攻破燕京,金國就此滅亡。無路可走的耶律楚材便跑到報恩寺裏,拜在萬鬆老人的門下,專心學佛,自稱“湛然居士”。成吉思汗聽說耶律楚材滿腹經綸、才華蓋世,於是就派人叫他進宮,對他說:“你是有才之士,我早聽說你是契丹人中的豪傑。先前,你的祖國契丹被金國所滅,現在我正在幫助你們恢複獨立,像你這樣的英傑應該投身於偉大的民族複興中去啊。”耶律楚材認真聽著,停了一會兒才回答說:“可汗的一番話,在下不能認同。我耶律家三代效忠於金國,我也應該忠誠地侍奉它,怎麼敢把君父當做仇人呢?那樣我豈不是不忠不義、欺君罔上的佞臣小人了麼?”成吉思汗聽後萬分尷尬,但是非常欣賞耶律楚材的耿直,便任命他為謀士,並且十分尊重他,從不直呼他的名字,而是稱他為“吾爾圖撒合裏”(蒙古語中長胡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