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唐朝那些事(8)(3 / 3)

§§§第十六節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

從公元907年唐哀帝退位,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多年間,中原相繼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個故事就發生在後晉。

公元936年,後唐河東的節度使石敬瑭借助契丹人的幫助,推翻了後唐,建立政權,國號晉,遷都開封,史稱“後晉”。由於遼兵助其登上帝位,因此石敬瑭無恥地以父禮事契丹帝耶律德光,稱其為“父皇帝”,自稱“兒皇帝”。是人家的兒子就肯定要聽人家的話,因此石敬瑭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看那位幹爹的眼色。除了每年要向契丹皇帝以及貴族送錢送物之外,甚至普通契丹使節來了,石敬瑭也得跪下來,三叩九拜之後再來接旨,活得相當憋屈。

雖然石敬瑭本人當兒皇帝當得是得意洋洋的,而且還十分上癮,但是他的手下意見可就大了:我們出生入死幫你打天下,好不容易混成一個將軍,現在居然成了北方那群野蠻人的幹孫子,憑什麼?

這種情緒在後晉軍中日漸蔓延開來,其中對石敬瑭最為不滿的人是安重榮。

安重榮,朔州(今山西朔縣)人,小名鐵胡,祖父安從義在後唐官至節度使,父親安全也做到了刺史。他從小就孔武有力,而且擅長騎馬射箭,因為老爹的幫助,他很容易地就當上了父親軍中的巡邊指揮使。但後來不知犯了什麼罪,大將高行周要殺他。他的母親急了,到京城四處打點,最終,掌權大臣安重誨將他保了下來。這樣,安重榮不僅保住了自己的小命,還保住了他的官銜。

雖然安重榮是一個武夫,卻不是一個單純的莽夫,而是一個有著崇高理想的武者。兩千年前,陳勝吳廣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而到了安重榮這裏,他將這句口號發揚光大,提出了:“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邪?”當然,安重榮能總結出這麼深刻的思想,跟他生活在亂世當中是分不開的。見慣了隻要擁有強大的軍隊就可以得到皇位的實例,他心裏的那個夢想一直在激勵著他。

起初安重榮手下隻有一千人,而且這些人都是臨時召集的。安重榮當過軍官,有些聲望,當時的邊民生活是很苦的,有契丹人來打劫,也有自己國的軍官借剿匪之名打官劫。所以,安重榮往那裏一站,大吼一聲:“想升官發財的跟我走!”人們就紛紛投奔他的麾下。

後來石敬瑭勾結契丹,和後唐開戰,結果遭到了張敬達的重兵圍困。為了解除重圍,石敬瑭派人去說服安重榮背棄後唐投靠他,並答應事成之後讓安重榮做大官。安重榮見如此好的機會,如此誘人的條件,便滿口答應了。但是還有一個障礙擺在眼前:他的老娘是死活都不同意。

但是,兒大不由娘,而且安重榮很有說服人的一套方法。他說服老娘用算卦來決定是否叛唐,老娘同意了。

安重榮是個粗人,自然不會用文人那套算卦的程序。隻見他在一百步遠的地方樹了一個箭靶子,說:“假如石公(石敬瑭)能做天子,此箭就會射中。”這算什麼卦!隻見這一箭發出後,正中靶心。

他又樹了一個靶子,說:“假如我能當節度使,此箭就會射中。”結果又一箭射中。

他老娘就這樣被說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