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唐朝那些事(8)(1 / 3)

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有過這樣一段名言:“君王如果掌握了利用野獸的方法,無疑獅子和狐狸是他樂意效仿的對象。因為獅子無法對抗陷阱,而狐狸無法對抗豺狼。所以君主必須首先要做一隻狐狸,辯識陷阱,同時又需是一隻獅子,震懾豺狼。”朱溫雖然不學無術,但卻深諳這一奧妙:他作戰勇敢,治軍嚴酷,以軍功崛起於行伍;同時,他又極端地狡猾,懂得審時度勢,善於玩弄權謀。正因為這兩點,這個人品不佳的人多年之後才當上了皇帝。毛澤東談到朱溫時說,朱溫的根據地和曹操的相同,都是四戰之地。但朱溫比曹操更為狡猾。從朱溫的經曆來看,確實如此。用今天的話來講,朱溫做人有軟有硬、剛柔相濟,既有“威”,這樣才能樹立起領導威信,又有“撫”,能讓人們樂於接近、樂於追隨。雖然朱溫的經曆和做人讓我們不齒,但仍能給我們一些啟示:做人如果一味地剛強,或者一味地柔弱,都必然會在某些事情上吃虧。

§§§第十五節史上最強的幹爹

當年,石敬瑭為了當皇帝而做出一件成就了自己千古罵名的“壯舉”。

在五代十國的後唐時期,石敬瑭當時擔任河東節度使,管轄晉陽一帶。那時候,石敬瑭和後唐皇帝李從珂一直有矛盾,兩個人一直都不怎麼來往,但是心裏對彼此都有防備。一次,石敬瑭故意裝病不服從李從珂的調遣,李從珂就派大將張敬達率領幾萬軍隊來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晉陽城,想一舉消滅礙眼的石敬瑭。

軍人出身的石敬瑭可不是個省油的燈,人家混到這個地步也不是靠吹牛得來的,自然不會坐著等死。石敬瑭左思右想,狗急了還要跳牆呢,何況是人。既然皇上無情,也別怪自己無義,於是就真的起兵造反了。

李從珂的軍隊是從後唐各地征調過來的,而石敬瑭隻有區區的河東兵馬。敵眾我寡,怎麼辦?於是,石敬瑭與他的部下桑維翰、劉知遠共同籌劃,想到了借助外援,請契丹人來幫忙。

時間緊迫,商議完畢,石敬瑭立即讓桑維翰草擬給契丹的文書,向契丹求兵:你們幫我打敗李從珂,讓我做中原的皇帝,我就把幽雲十六州等地送給你們。石敬瑭還賺不夠丟人,又毫無廉恥地又加了一項:向契丹稱臣,並認比自己小十一歲的耶律德光為義父。

劉知遠還算有點廉恥心,覺得這個條件太不要臉了,他向石敬瑭說:稱臣就可以了,當他幹兒子太過分;多給一些錢物就可以了,完全沒必要割讓土地,將來那可是引狼入室啊。石敬瑭這時候哪裏聽得進去,眼下命都保不住了,全指著人家援兵了,還考慮那麼多幹嗎?

文書寫完後,他叫了節度判官趙瑩送給耶律德光。

幽雲十六州是什麼地方?它是中原地區東北邊境上一片重要的防守區域,包括幽、薊、瀛、涿等十六個地勢險要的重鎮。這片區域在今天的北京、河北、山西一帶,東西長約六百公裏,南北寬約二百公裏。它就是中原防止北方部族侵犯的前沿陣地,自古就是戰略要地,兵家必爭之所。契丹人早就盯上了這塊地皮,但無奈耶律德光的老子奮鬥了一輩子也沒討到什麼便宜,連這塊地皮的一個邊兒都沒摸著。

聽到石敬瑭主動割地,耶律德光大喜過望。幽雲十六州各州城牆堅固,而且互為攻守。契丹的騎兵速度雖快,攻城卻占不到便宜。況且幽雲十六州的士兵打起仗來,個個都不要命,完全不像以前接觸的中原士兵。耶律德光一打聽才知道,這些士兵都是祖輩駐防邊境,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個個都是忠心耿耿。他們打仗可不是為了朝廷,而是為了自己,因為他們的妻兒老小可都在這裏,所以,他們打起仗來就格外地拚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