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王叔文又想從宦官手中奪取兵權。他任命老將軍範希朝擔任京西諸鎮行營兵馬節度使統帥,又派韓泰協助,以便奪取宦官掌握的京西諸鎮神策軍兵權。宦官集團哪能如此示弱,首領俱文珍通知各地將領,讓他們原地待命,不要交出兵權。範希朝和韓泰成了名副其實的光杆司令,範、韓老少二人可憐巴巴地等了半個多月,沒有一將一兵前來報到,奪取兵權的計劃也就隻好不了了之。
王叔文大刀闊斧的改革簡直要了掌權的宦官和貴族的命,他們當然不肯袖手旁觀。不到一個月,太監們就已經決定搞倒他了。他們借口順宗病重,要求太子李純出來主持朝政,並暗中勾結各地節度使向朝廷施加壓力。順宗在內外的壓力下妥協,他正月繼位,八月即被迫退位,結束了短暫的皇帝生涯,成為了太上皇。
805年八月四日,太子李純正式即位,這就是唐憲宗。
王叔文實行改革的時候,不但一批宦官恨王叔文,而且文武大臣們也發現似乎有些不太對勁。王叔文這個原本籍籍無名的小人物居然成了權力的中心,府邸之前車水馬龍,官員的升遷但憑王叔文一手裁定,而王黨中年輕的禦史如柳宗元、劉禹錫等更是氣勢大盛。這自然引起了朝中大臣們的不滿。到了唐憲宗即位,大夥都紛紛攻擊王叔文。
為了穩固自己的皇位,憲宗繼位後立即明確態度,將王、王叔文、劉禹錫、柳宗元、韓泰、韓曄、陳諫、韋執誼、淩準、程異等改革派一律貶出京城。王憂憤而死,王叔文在貶地渝州接詔令自縊。劉禹錫、柳宗元等八人初離京城,又接到詔令,眾人由最初的被貶刺史又降了一等官職,被貶為司馬,派到邊遠地方。
一場有進步意義的政治革新運動,隻進行了短短的一百四十六天,就這樣夭折了。這一事件,因為發生在唐順宗永貞年間,所以曆史上稱為“永貞革新”,又因為王、王叔文二人姓王,另八人都被貶為司馬,所以這件事又叫“二王八司馬”事件。
短命的永貞革新,不過是曇花一現。在大唐逐步沒落的道路上,這場變革留下了對一個欲有所為而不能的帝王的感慨,還造就了幾個不失輕率又敢想敢為的勇士。其實,這是一場唐朝版的“百日維新”。
【酷評】
電影《十月圍城》中,大反派對一位想要革命的讀書人說:“如果你們革命成功了,那才要天下大亂呢!”這句話恰好可以注腳唐朝的“永貞革新”。以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俱樂部成員就全是這樣的讀書人。他們自比為伊尹、周公、管仲、諸葛亮,然而掌權後,在出台改革措施的同時,就開始結黨營私,打擊異己,無限擴充自己的權力,氣焰與宦官、藩鎮集團並無二致,一場旨在打擊權力利益集團的改革運動,迅速走向了自己的反麵。事實上,所謂的改革就是要對舊事物、舊製度來場根本性的變革。大到國家天下,小到公司單位,這種變革往往波譎雲詭,充滿變數。從商鞅到王莽,從王安石到張居正,這些絕頂聰明的人物命運都不太好,改革都沒有取得徹底的成功。所以,人貴在有自知之明,做什麼事情都要認清楚形勢,要摸清反對者的實力,爭取到領導者持久的支持,這樣才有可能成功。
§§§第九節誰暗殺了大唐宰相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陰曆六月三日早上,天還沒亮,時任宰相的武元衡像以往一樣已經穿好了朝服,帶著隨從走出位於靜安裏的家,準備去上早朝。天空還是一片昏暗,最前麵的仆人挑著一個小小的燈籠,十幾個侍衛騎著馬把宰相圍在中間默默地朝皇宮的方向走去。宰相還需要重溫一下早朝啟奏皇上的事務,因此沒有人說話,淡淡的夜色中隻有清脆的馬蹄聲。
剛走出靖安坊東門,突然聽到黑暗之中有人高呼一聲:“滅燭!”侍衛手中的燈籠頓時熄滅了,周圍一片漆黑,情況有些異常。開路的侍衛大聲喊道:“什麼人,想幹什麼?”這突兀的喊聲把宰相從沉思中拖了回來。他有些不情願地抬起頭,卻發現侍衛們已經是一片慌亂,一支支利箭從黑暗中射來。宰相已經來不及驚慌了,他看到前麵已經有兩個侍衛倒下了,他們的身體蜷縮著,淒厲的呻吟聲淹沒在一片驚慌失措的尖叫聲中。他茫然地坐在馬上,看著那些侍衛一邊喊叫著,一邊朝周圍的小巷子裏跑去,侍衛後麵是一個個黑衣人,騰跳起伏的身影猶如鬼魅。
宰相仿佛想起來什麼,他一勒馬韁,卻發現已經晚了。有一個黑影飛快地從右邊的樹後跳出來,手裏的木棒重重地落在宰相的腿上。他聽見骨頭的碎裂聲,接著便是錐心的疼痛。那個黑衣人看到他已經沒有反抗能力了,於是慢慢地轉到馬前,冷冷地朝他打量。
刺客好像並不太滿意,小聲地罵了一句,拉起宰相的馬韁,朝前麵走去。那裏有一個燈籠,被摔壞了一半,小小的火苗因微風而跳躍起來,一閃一閃地。遠處的叫喊聲清晰可聞,但沒有一個人過來。刺客慢慢地走過去拿起燈籠,仔細辨認宰相臉上痛苦的表情。宰相看到他的眸子炯炯有神,想問什麼卻無從說起,想呼喚侍衛卻全然沒有勇氣,他已經沒有力氣端坐在馬上了,刺客的眼神仿佛一把尖刀插到了大腿的傷口上,他像斷線的風箏一般,一頭栽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