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痛心疾首,早知如此,當初何必費盡心機積攢家業呢!他實在不甘心,忍不住高聲喊叫道:“冤枉!”
這一聲聲嘶力竭的喊叫,將他自己叫醒了。
原來,剛才的一切不過是南柯一夢。
幸好,那僅僅是一個虛幻的噩夢。
不過,他還是因此怏怏不快,也不與布袋和尚告別,起身走出了孤山寺。然而,布袋和尚卻坐在山門外的台階上,口中振振有詞地念叨著:
忍、忍、忍,耐、耐、耐,
得忍你且忍,該耐你得耐,
不忍也不耐,小事成禍害。
劉均佐心情不好,沒有興趣聽他的瘋話,坐上轎子回家去了。
當他的轎子走上斷橋的時候,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那個夢中的無賴,真的出現在了他的轎子前麵,而且伸手攔住了轎夫們的去路!
現在依然是夢的繼續,還是那會兒的夢變成了現實?
劉均佐忽然想起了布袋和尚的忍字歌,於是他也不等無賴開口,從錢袋裏拿出了一錠十兩的銀元寶,主動塞在了無賴的手裏。那無賴根本沒有想到這個結果,一下子愣在了橋麵上。直到劉均佐的轎子下了橋,那無賴依舊在原地發呆。
這時,一隊衙役追捕逃犯,來到了西湖邊。那逃犯慌不擇路,拐上了斷橋,與站在橋中央發愣的無賴撞了個滿懷,兩個人一同滾下了高高的台階……
劉均佐心中一陣驚悸,像是忽然明白了什麼。他趕緊從轎子裏下來,走過去看了看,那逃犯碰得鼻青臉腫,膝蓋流血,已經被衙役們死死摁住;而那無賴,後腦勺重重地磕到石板,已經昏迷不醒了。
一股涼氣從劉均佐脊梁骨中間升起來,直貫腦髓!他一言不發,轉身向孤山寺跑去……
他還沒有跑到孤山腳下,就已經聽到了布袋和尚的聲音:
忍之一字豈非常,忍過一時即清涼。
常將忍字思量到,忍是長生不老方。
這個布袋和尚早已經知道所發生的一切!劉均佐三步並作兩步,“撲通”一下跪倒在了布袋和尚麵前,匍匐在地,雙手抱住他的腿,像是流浪多年的遊子忽然見到了親娘,失聲痛哭起來……
那時,佛在舍衛國,與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共住在祇樹給孤獨園。一天傍晚,佛陀像往常一樣,在樹林中徐徐經行。當他走到一條小河邊的時候,忽然聽到了一陣熱烈的討論之聲。原來,有幾個年輕比丘正在河邊的一株大樹下,討論著財富的作用。
其中一個人說:“財富如同美女毒蛇,它能腐蝕、毒害人的道心,使人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所以,高僧大德說:‘富貴學道難’。”
另一個人說:“不對、不對,財富可是好東西,有了它,不用為生計操心,就可以安心學道了。比如為我們僧團捐贈這座祇園精舍的須達(給孤獨)長者,正因為他是舍衛國最富有的人,他才能以黃金鋪地的高價,從祇陀太子手中買下這座美麗的園林,我們才能有這樣優雅的修行場所。”
“……”
佛陀聽到比丘們的爭論,故意加重了步伐。比丘們聽到腳步聲,發現了佛陀的到來,便紛紛站立起來。
佛陀微笑著示意他們依舊坐下,自己也坐在了鬆軟的沙灘上,對青年比丘們說道:“我無意中聽見了你們的討論。你們要明白,財富既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萬能的,它本身並沒有自性,關鍵是怎樣運用。利用得好,它就是助道的因緣;用得不好,它很可能令人放逸。你們作為比丘,專心致誌修行就是了,不用為它操心。我說過,哪怕是在拇指上耕田,佛的弟子都不會挨餓。很多人不相信,可能你們從心裏也犯嘀咕。其實,這是你們沒有開悟,尚不理解聖賢境界的緣故。福報,隨著修行的層次不同,就會有很大的差異。就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吧。現在你們看到的是峰巒起伏,高低不平,自然災害頻發。但是,等到彌勒佛出世,這裏的一切環境都會變得十分和諧美好,我們奉行十善,杜絕十惡,自然會得到應有的福報。而如果心生貪念,貪婪財富,就會迷失道心,墮入輪回。”
一個比丘問道:“大修行人也會退失菩提意誌,被物所迷嗎?”
“那當然,”佛陀說,“隻要尚未契入聖道,沒證得聖果,都有可能被種種誘惑所迷失。咱們還說彌勒菩薩,在很久很久以前,他也曾因貪念而迷,轉成了女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