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大臣們為討好劉秀,紛紛歌頌東漢建國三十年來的功績,一致請求皇帝封泰山,祭蒼天。可劉秀卻下詔說:“朕即位三十年來,並沒有把國家治理好,百姓怨氣很大,在這種情況下舉行封禪大禮,是欺騙誰呢?我怎麼能夠欺騙上天?今後如有官吏上書稱太平者,必處以髡刑(古代一種剃去頭發的侮辱性刑罰),把他發配到邊疆種田。”此詔一下,再也沒有人敢勸他去封什麼泰山了。大臣們拍馬屁拍到了驢腚上,討了個沒趣,於是就又歌頌起皇帝實在聖明來。
但才不過兩年,當劉秀看到《河圖會昌符》一書,便下令尋找河圖洛書,得到的讖語是“九世當封禪”。於是就忘記了自己幾年前下過的命令,居然決定東封泰山,祭祖天地起來。
還有一位比劉秀更加迷信的皇帝,他就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前秦的皇帝苻堅。苻堅是十分迷信圖讖神學的,生怕別人用圖讖之學篡奪了他的皇位,所以嚴禁私人研習圖讖之學。有一次,尚書郎王佩私下學讀圖讖之書,苻堅發現後一氣之下竟將之殺掉!此後再也沒人敢學習圖讖了。
但苻堅內心卻非常迷信圖讖,以至到了十分荒唐的程度。後來攻打東晉失敗,各族首領乘機起兵造反,自立為王,燕國的慕容氏又將他圍困在都城,在這山窮水盡之際,他不想方設法打退敵人,竟然在長安也讀起圖讖書來。書中有一預言說:“帝出五將久得。”他理解為:皇帝出兵五將山就會永遠得勝,於是就信以為真,果然帶兵出奔“五將山”。可他一到達,便被羌族的首領活捉殺掉了。
圖讖神學實際上是古代社會中一些人在特殊的曆史時期用來編造謊言,迷惑百姓,以達到個人目的的一種方法,而古代的有些人卻深信不疑,實在是荒唐至極!
利用圖讖篡權的典型人物是王莽。王莽在韜光養晦了一個階段以後,逐漸收攏了人心,攫取了權力,準備篡奪漢室的皇位。
有一年,他又得到了一項符示。原來,梓潼人哀章,狡詐靈滑,看準王莽的心思,想趁機弄個官做。於是,他暗製一銅匣,扮作方士模樣,在黃昏時交給了高祖的守廟官。王莽收到後打開一看,匣中斷言王莽當做真天子,下列佐命十一人,一是王舜,二是平晏,三是劉歆,四是哀章,五是甄邯,六是王尋,七是王邑,八是甄豐,九是王興,十是孫建,十一是王盛。
王莽當然知道這是假的,但他正好弄假成真,借此作為篡權的依據。初始元年十二月一日,王莽率領群臣朝拜高祖廟,拜受金匱神禪,回來後謁見太皇太後,說秉受天命,自己應該當皇帝,太皇太後正要駁斥,王莽已管不了許多,即跑出內宮,改換天子服飾,走至未央官,登上龍廷寶座,文武官員也一律拜賀。王莽寫好詔命,正式頒布,定國號為新,改十二月朔日為始建國元年正月朔日,服色尚黃,犧牲尚白。
然而,當農民起義烽火四起,江山風雨飄搖之時,王莽還想利用讖緯來蠱惑人心,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因圖讖而得皇位,又因圖讖而丟了性命,真可謂“出爾反爾”了。
據《舊唐書》記載,在唐太宗李世民還沒有當政時,有人在一卷秘籍中發現了這樣的一句話:“唐三世之後,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今天看來已經十分明顯了,在這句讖語的後半句中隱含了武則天三個字,其意當然是指後來女皇武則天稱帝了。唐太宗想破掉這一讖語,就向當時著名的術士李淳風探問此事,李淳風說:“根據我的占驗,此人已經來到宮中了,您的後宮已經有了天子之氣。三十年之後一定會據有唐朝的天下,但其後又會把唐朝還給李氏。”太宗說:“既然如此,我把她找出來殺掉吧!”於是,唐太宗李世民將後宮女子集合起來,每一百人為一隊,然後又問李淳風說:“您看哪一隊中有天子氣?”李淳風說:“在某一隊中。”唐太宗又將這一隊一分為二,讓李淳風望氣。李淳風又說:“在某一隊中。”唐太宗繼續分隊,李淳風說:“在某一隊中。我不能再說了,你自己去辨認吧!”唐太宗當然看不出哪個人有天子氣,就想將那些人都殺掉,反正將來當天子的人就在這一隊中。李淳風不同意這一做法,他急忙製止唐太宗說:“您不能這樣啊!您如果殺了這個女子,她將來就會化為男子降生,那時他懷著複仇的心理,一旦做了皇帝,將毀滅您的宗族了。這是定數,不可更改,您還是順其自然吧!”於是,唐太宗聽從了李淳風的勸說,就沒有殺掉那些宮女。
據《漢書》記載,西漢初年,呂後專權,在呂後死了以後,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人滅掉了呂氏,但劉氏宗族已經被呂後殺得差不多了,隻有請漢室的遠支代王劉恒即位當皇帝。劉恒是個生性淡泊的人,再加上不知當皇帝是吉是凶,便有些拿不定主意。於是,他就求教於占卜,得到的結果是龜甲燒裂後出現了一個橫正的大紋。爻辭中寫道:“大橫庚庚,餘為天王,夏啟以光。”這樣的爻辭可以解釋為“碩大的橫紋預示著大吉,應該像大禹的兒子夏啟一樣繼承父親的事業,稱王天下。”
劉恒得到了這樣的預測結果,才決定入京繼承王位,他就是後來中國曆史上有名的漢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