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變是在劉邦登基之初。在張蒼等大臣的倡導下,漢代沿襲了秦製,崇尚黑色;並且將祭祀四帝改為祭祖五帝,又增添了一個黑帝,劉邦成了黑帝的後裔,進一步被神化了。
第三變是在劉向父子重新編排了曆史的順序以後。他們說神母夜號正是預示著劉邦是赤帝的後代,應當尚赤、主大統。根據五行循環的理論,在這個五行相生的循環中,漢代這一輪所對應的屬於赤色的帝王是帝堯,所以漢代應是帝堯的後代,劉邦不僅又恢複了作為赤帝之子的地位,而且身世越來越高貴,由流氓無賴逐漸變成了真命天子。
據說,天子既接命於天又歸命於天,所以他們死亡的時候,天地之間總是要發生一些驚天動地的變化,它們正是天人感應理論的顯現。下麵僅就《後漢書》記載後漢的幾位皇帝的死看看出現的所謂天象。
光武帝死前兩個月,日食。
明帝死前兩個月,有星衝撞太微。
和帝死前六個月,地裂。
殤帝死前兩個月,三十七郡國水災。
安帝死亡當月,日食。
順帝死前一年,涼州大地震。
衝帝死前一年,大地震,且水湧地裂。
質帝死前一個月,海水溢,太白星犯熒惑。
恒帝死前兩個月,六州水災,渤海水溢。
靈帝死亡當月,日食。
獻帝禪讓帝位於曹魏當年,日食。
當然,也有許多人就不相信天命,這些人往往成為曆史上的著名人物。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以前,就有人就不相信定數不可改變,認為通過德政是可以改變“既定的命運”的。例如,據《左傳》記載,魯僖公十六年春天,宋國的境內落下了五塊很大的隕石,還有六隻鷁鳥退著飛過了宋國的國都。宋襄公感到非常恐慌,就問他身邊的大臣說:“這是什麼預兆?主什麼吉凶?”大臣叔興說:“今年魯國有大喪,明年齊國有動亂,不過,君王將會得到諸侯的保護,但不會維持多久。”其實,他是不相信這些的。他出來之後對別人解釋說:“國君對這個問題問得不恰當,這些天上現象本來是和人間的事無關的,與人事吉凶無關,人事的吉凶隻是由人的行為所決定的,怎麼會由上天決定呢?我之所以這樣回答他,實在是因為不敢違抗國君的緣故啊!”
其實,在陰陽家那裏,命與數是兩個有差別的概念。命是前定的宿命,數是具體的大小多少,預知和改變命數的方法有很多,曆代都不一樣,我們在這裏無法介紹,實際上也沒有必要了解得十分詳細,因為它畢竟沒有多少精華可供今人吸取。
3.讖緯
讖緯之學是東漢和西漢時期經學神化以後的一種表現形式。“讖”是一種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的預言,往往假托神靈來預言吉凶禍福和告知人間的政事;“緯”則是相對“經”而言的,是對各種經書的解釋,也是各種經書的衍生。“讖”先於“緯”而產生,但作為預言的形式,二者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讖緯早在秦始皇時期就已經產生了,當時的方士盧生入東海求仙曾帶回了一卷《圖錄》,其中有“亡秦者胡也”的讖語。但這時讖緯尚未形成風氣和係統,直到西漢中期,儒生們才大量製作讖書,並編輯成冊,蔚成風氣。
據《後漢書》記載,在西漢末年王莽專權的時候,有一條讖語說不久一個名叫劉秀的人要做皇帝。當時著名的經學大師劉歆為了應這條讖語,甚至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劉秀,因為他在《河圖書》中發現這樣的一條讖語:“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興兵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王。”當時,王莽的政權正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反對,各地的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所以在朝廷做大官的劉歆就想取王莽而代之。
劉秀就是以讖語而得天下的。劉秀生於公元前6年12月,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其父劉欽是南頓縣令,在劉秀九歲時病故,此後,劉秀與哥哥便被叔叔收養。據說劉秀身長七尺三寸,美髯目,大口隆準,生有帝王相。他的哥哥好養俠客,而劉秀卻好稼穡傭耕,人們就經常譏笑他。一次到親戚家做客,賓朋滿座,其主人蔡少公精通圖讖學,在述及讖語時說道:“將來劉秀必為天子。”因為當時王莽的大臣劉歆精通讖文,改名為劉秀,大家都以為是王莽的大臣劉秀。誰知座上忽起笑聲:“怎見得不是我呢?”大家回頭一看,竟是劉秀,不禁哄堂大笑。
後來,劉秀就是利用這種預言而奪得天下的。所以在他當了皇帝後,更加相信預言,有時還憑預言來決定自己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