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將來能成為一個有德之人,待人接物懷著一顆仁慈之心,那麼,父母就應該先成為一個有德之人,再用自己的德行去影響和感化孩子。
孩子擁有一顆仁慈之心的同時,還應該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不懂得感恩的孩子,是自私狹隘的,他們不懂得珍惜食物、珍惜親友和情感,他們隻知道不斷地向他人索取,卻不懂得回報。這樣的孩子,經常會做出一些違反道德,令人譴責的事情。
不久前,我聽到一件令人震驚的事情:怡君在向她的母親提出要求而得不到滿足之後,怒氣衝天地在街頭對母親破口大罵,甚至扇了母親一個耳光。我於是多方努力聯絡到怡君的母親做訪問。她很傷心地告訴我,怡君是獨生女,他們從小就很疼愛她,盡量滿足她的要求,卻從沒有對她提過母親是如何十月懷胎,痛苦分娩,艱難養育,才把她撫養成人。他們也很少告訴她,她的食物是從哪裏來的,衣服是從哪裏來的,是什麼人為她的幸福生活提供了保障。
我又到學校找到怡君,問了她幾個問題:你媽媽養育你這麼多年,你為什麼要這樣對她?你認為你平時吃的穿的都是從哪裏來的?你覺得你幸福嗎?
怡君回答說,她是媽媽生的,既然媽媽要生下她,當然就要養她,供她吃穿和上學,之所以會打罵媽媽,是因為她不答應給她買一輛新車。她認為平時吃的穿的都是用錢買來的,有錢就能吃好的穿好的。她覺得她不幸福,因為經常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比如說,她經常覺得零用錢不夠用,因此而抱怨父母給得太少。
從她的回答可以看出,她認為父母對她好是理所當然的,供她吃穿和上學是理所當然的,給她買車子也是理所當然的。她從來沒有想過,她平時吃的穿的,是農人和工人們辛勤耕種和加工出來的。她覺得不幸福,是因為缺少一顆感恩的心。
女兒扇母親耳光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家長們都覺得很心寒,他們由此而想到自己的孩子。為了不讓孩子將來也成為這樣的人,做出這樣的事,家長們開始注意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學校也把感恩節當成了一個重要節日,讓學生舉行各種感恩活動。
其實,感恩是一種愛的表現,是需要從小學習和培養的。西方的家長非常注重對孩子感恩之心的培養,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就要求孩子寫感恩日記,感恩上帝賜給他們幸福,感恩大自然的給予,感恩一切給過自己關懷和幫助的人。孩子每受他人一點恩惠,父母便會教育他們要時時銘記,將來也學會向他人施恩惠;吃飯前,父母會和孩子一起默默祈禱,感謝上帝賜給他們食物;他們也為孩子付出,但他們會要求孩子說“謝謝”。我們從一些西方電影中可以看到,孩子在父母為自己準備好食物,為他們付費及做其他任何事情時,都會由衷地說一聲“謝謝”。而在東方一些國家的電影中,孩子對父母說“謝謝”的情景是並不常見的,即使從孩子嘴裏說出來,也是不響亮的。正是因為教育的差異,西方的孩子較之東方的孩子更加豁達、快樂,更加懂得珍惜和給予。
讓孩子學會感恩,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
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不要有心甘情願、死心塌地的心理,而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為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很不容易的;讓他知道,他的感謝會讓你們感到很高興。告訴孩子,他吃的每一粒米飯,都包含著農人的汗水;他穿的每一件衣裳,都是別人辛勤裁剪縫製的;告訴他一切生活資源的來源。
最好是可以像西方家長那樣,讓孩子寫感恩日記,在日記中寫下自己所要感謝的一切。
父母不可能要求孩子完美,但可以讓他們懷著感恩的心去生活。在人生路上,每一個帶著感恩的心上路的人,都將活得更加美麗,更加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