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鬥爭的目的、手段和結果(3 / 3)

Dou Zheng De Yi Shu

以艱難清苦甚至有點悲慘地生活,可以活得窩囊,活得毫無價值。總之,一個人當什麼人都行,就是不能當叛徒。由於人性的缺點,可以自私、冷漠、狹窄、偏執甚至有點凶殘,人性中的 許多缺點、劣根性都可以有,就是不能有背叛的行為,不能當叛徒。

在題材取自聖經故事的世界名畫《最後的晚餐》中,畫家用高超的筆法描

繪出人們對於背叛這一行為的震驚、憤怒與不安。

背叛隨處可見,叛徒到處都有。人群中最多的人就是叛徒。古今中外的曆史,關於背叛和叛徒的記載多如牛毛。五代十國時期,桀燕帝劉守光戰敗,他本人和其父劉仁恭被晉王李存勖俘 虜斬首,原因是劉仁恭背叛恩主李克用,而劉守光又背叛老爹劉仁恭。還有,南梁帝國皇帝蕭衍重用丞相侯景,而侯景是一個反複無常的叛徒,他先前受到東魏帝國丞相、實際上的最高統治 者高歡的重用,官至宰相,然後高歡墳墓上的 鬥爭的目的、手段和結果063第二章

泥土還未幹,侯景就反叛,因兵力不足,投靠西魏,西魏皇帝不肯收容,於是投靠南梁。高級國務官蕭介上疏說:“狼崽一生下來,就有野性,永不可能馴服。老虎一旦饑餓,一定發生吃人 災禍。侯景絕對不是亂世盡節的忠臣。他拋棄祖國故鄉,輕鬆得好像脫下木屐;背叛君王雙親,容易得如同丟掉一顆芥子。”但蕭衍不接受建議。後來,侯景果然反叛蕭衍,並把蕭衍軟禁起 來,逐漸減少供給飲食,蕭衍忿恨得病而死。

無數的曆史上的叛徒和我們身邊的叛徒告訴我們這樣一些真理:一、人絕對不能做背叛的事,絕對不能當叛徒,任何背叛都為世人所不齒,且不能被原諒。二、叛徒是一個人永遠也洗不 掉的黑色,是一個人死了也要背負的十字架,是一個人在地獄也要釘在身上的恥辱柱。三、惡有惡報,幾乎所有的叛徒最後都難逃命運的安排,都沒有好下場,甚至受到嚴重的報複和懲罰。 即便換得了一時的苟安或一生的苟活,乃至獲得了欲望的滿足,但卻失去了人之為人的尊嚴和人格,最終得到的也是一輩子的罵名。四、叛徒就是叛徒,絕不能輕易相信叛徒,更不能重用叛 徒。

為什麼叛徒不能重用?因為一般的人第一次做叛徒時都會麵臨著道德、道義、良心上的拷問,而一旦突破心理上這道門檻,再做一次叛徒也就不再難了。況且,叛徒還有這樣的心理,既 然已經做了叛徒,再做一次叛徒,也就是小偷多偷一次東西而已。既然能夠背叛他,也就能夠背叛你,既然能夠背叛一次,也就能夠背叛第二次、第三次。

背叛、叛徒在中國為什麼特別招人恨,因為中國文化特別講忠,倡導做人要忠孝、忠心、忠厚、忠誠、忠義,要求做人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忠、孝、仁、義,忠排第一,為做人的第一 原則。關羽非常勇敢,也很能打仗,但還稱不上一個成功的軍事家,因為驕傲最後敗走麥城而064鬥爭的藝術

Dou Zheng De Yi Shu

死於東吳大將呂蒙之手,在中國軍事史、戰爭史上多如汗牛的軍事家和武將中,關羽地位之高僅次於諸葛亮,而在民間受到百姓的崇拜程度卻又在諸葛亮之上,因而被稱為“帝”。曆朝曆 代全國各地都建有關帝廟,受到芸芸眾生的頂禮膜拜。關羽受到如此之尊崇,皆因其忠,忠於漢室,忠於身為兄長的劉備。他一旦選擇了劉備為主,任曹操如何挽留重用也毫不動心。還有南 宋抗金英雄嶽飛,背上刺著四個大字“精忠報國”,被後世曆朝樹為偉大的榜樣。在中國文化中,武將、軍人的最高理想就是精忠報國,忠於君王,報效國家。文臣、士人的最高理想也是精 忠為國,忠於君王,為安邦治國鞠躬盡瘁。

忠不僅為曆代帝王、君主所重,也為組織、黨派、團體、家庭所看重。但忠有愚忠、智忠之分,忠君、忠民之分。不管君主德行、能力如何,不知勸,不知隱,不知退,隻知忠,死心塌 地,是謂愚忠。知曉君王德劣而能拙,知勸,知退,知隱,是謂智忠。著名學者柏楊認為,忠心可以分為四等,最高層次是神性的忠,忠於以全體人民幸福為依歸的理念和責任;其次是人性 的忠,徘徊在公義和私利、正直和邪惡之間;第三層次是奴性的忠,隻忠於特定的人;第四個層次是狼性的忠,隻忠於權。現代社會需要的是神性的忠,至少也需要人性的忠,才是日月光明 的大節。

人性的另一個弱點是賣身求榮,賣身求榮雖然比背叛低一級,但也是做人的一道底線,這道底線一破,人就矮了、小了,無論原先多麼高的價值也因此大打折扣。938年,後晉遼帝國皇帝 耶律德光37歲,後晉帝國皇帝石敬瑭47歲。因為力量弱小,石敬瑭遂向遼國稱臣,並以兒子自賤,稱耶律德光為“父皇帝”,是為蓋世奇聞。

鬥爭的目的、手段和結果065第二章

賣身求榮多發生在官場、職場、商場。自己沒有能力獲取想要得到的東西,既很不甘心,又想不費力氣巧取,便賣身與他人。如何賣身?一曰投靠,找最用得著的人為靠山,以近其人為 榮,舍己所好而投其所好;二曰認親,認最用得著的人為義父義母、為兄為弟、為姐為妹,不管那用得著的人的人品如何,隻要有可能就認親攀親;三曰委身,為了討好最用得著的人,放棄 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則立場,把自己當成他人的一條狗,他人叫幹什麼就幹什麼,甚至不顧一切做出傷天害理之事。賣身求榮的人比比皆是,身在官場、商場、職場的人最需要防備的人之一就 是這種人。

性情殘暴的人必然會招致人們的報複。生活在性情殘暴者手下或與這樣的人為伍,人們一定會心懷恐懼,處處小心,以防不測。有些性情殘暴者專門對外人施暴,而對家人、鄰居朋友則 友好。大多數性情殘暴者對任何人都殘暴,對外人如此,對家人、親朋亦如此,甚至更為凶殘。當恐懼將要降臨,為了防止凶殘發生,人們隻有選擇逃避或抗爭,而抗爭最安全、最直接、最 有效的方式就是,殺死那個性情殘暴的人。那些被迫殺死性情殘暴的家人者,其由皆出於此。

五代十國時期的閩國皇帝王延羲性情凶暴,對他所懷疑的人說殺就殺。有一次喝醉了酒,對已經被殺掉的一個大臣的兩個黨羽吟誦白居易的詩:惟有人心相對間,咫尺之情不能料,意思 是人跟人相處在一起,兩顆心雖然距離很近,可是發生什麼變化,卻難以預料。兩個手握兵權的官員朱文進和連重遇大為恐懼,於是密謀殺死了王延羲。

最大的善行莫過於贏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打殺可以取得勝利,但不能取得天下。奪取天下,需要得到民心;治理天下,同樣需要得到066鬥爭的藝術

Dou Zheng De Yi Shu

民心。得人心是凝聚眾人的不二之法。毛澤東和蔣介石兩人鬥爭了近五十年,蔣介石由強變弱,毛澤東則由弱變強,毛澤東最終取勝的關鍵是實行了土地革命,廣大農民在打土豪分田地和 參加革命中獲得了利益。蔣介石比毛澤東更早實行土地改革,但因其資產階級立場和封建官僚以及資產階級利益集團的強大力量,使他的改革半途而廢。毛澤東贏得了占中國人口百分之九十 以上的廣大農民的支持,而蔣介石卻失去了這支決定性的力量。蔣介石打得了天下,但最後的勝利者是贏得天下人心的毛澤東。

最大的惡莫過於失人心,失人心者失天下。失去人心,不是因為他人變了心,而是因為自己的惡行。惡行是驅逐他人銳利的武器,百姓生命不可踐踏,民心不可踐踏。相比曆史上的劉邦 、曹操之輩,李自成隻是一個草莽英雄。李自成攻城掠地,大肆殺戮,每次攻城,投降的一律不殺,拒守一天殺十分之三,拒守兩天殺十分之七,拒守三天就全部屠殺。李自成不僅殺敵人, 對自己懷疑的人,對身邊的將才也濫殺。李自成善於攻城,與他同時起兵的另一個大將羅汝才善於作戰,兩人配合像左右手一樣地默契。後來,李自成的聲望高了,就產生了專製的念頭,但 又顧忌羅汝才,於是設計把羅汝才殺了。李自成還下書威脅同時起兵的張獻忠。李自成再征陝西的時候,自己說這裏是故鄉,不會侵犯糟蹋,但沒過一個月燒殺搶掠照舊。他聽信讒言,殺了 手下謀臣李岩。李岩曾編歌謠:“迎闖王,不納糧。”並規勸李自成不要濫殺以收攬民心,使李自成的隊伍迅速壯大。殺了李岩之後,起義軍人心離散。李自成打入北京,命已滅亡的明朝舊 官入朝祝賀,李自成不出來,起義軍爭相戲弄侮辱眾官員,用槌打他們的背,摘掉他們的帽子,有的把腳放到大臣的脖子上, 鬥爭的目的、手段和結果067第二章

開心取樂。這樣的起義領袖豈有不敗之理。

婦人之仁不能成就一個人的偉業。所謂婦人之仁,就是對眼前的一人一事動惻隱之心,對一兵一卒動惻隱之心;見一人困苦而傷悲,見一花折枝而落淚,感情被局部的苦痛左右,不肯給 人以好處,特別是不肯給人以權力。這種人可為詩人、作家、藝術家,卻不能成為偉人,拯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項羽就是這種人,且看韓信是怎麼評價項羽這個人:項羽暗惡叱吒(暗惡 ,滿腔怒火。叱吒,咆哮聲音),千人屈服。可是他卻沒有助手,不知道選拔賢能,事實上隻是匹夫之勇。他對人恭敬慈祥,言語親切,人有疾病,他甚至為之流涕,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人吃 。可是,當人建立了大功,要封賞時,他拿著自己刻好的印信,把印角都摸舊了,還不肯頒發,這就是婦人之仁。項羽把封賞和權位看得過重,好像是自己家裏的,死活不肯給予他人。那些 立功的人,眼巴巴地盯著封賞和權位,你愣是不給,誰還肯為你幹活賣命。在韓信看來,婦人之仁的項羽成就不了霸業,所以他最後投靠了劉邦。

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的本性追名逐利。領導無非賞罰二字,即善於運用賞和罰,賞予應賞該賞的,賞之眾人皆羨;罰予該罰當罰的,罰之眾人皆以為戒。

中國文化中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知恩圖報思想,反對那種忘恩負義、過河拆橋的品行,把這種品行當作非常惡劣的品行。北魏首都洛陽警備區總司令李彪起初家境貧寒,後因全 心全意投靠隴西公李衝得以步步高升。這時候,他自認為已跟皇帝建立了直接關係,且受到寵信,便逐漸對李衝疏遠,並任信專斷,不斷跟李衝爭執。李衝忍著憤怒,收集李彪前後所犯的過 失罪行,上奏皇上。如果不是有人暗中化解,那068鬥爭的藝術

Dou Zheng De Yi Shu

麼李彪就不是被削除官職貶作平民,而是人頭落地。

有恩於人,可以記在心上,但不必掛在嘴上,偶爾提醒對方即可,但不可常常提醒。掛在嘴邊,常常提醒對方,一來顯示自己不夠忠厚和修養差,二來有索取對方不斷的回報或索取對方 付不起的回報的企圖,如此,會使對方有一種被勒索——無論怎麼都報答不完的感覺,這將可能化友為仇。

四、欲望的魔鬼和天使

一個沒有正常欲望的人,沒有愛好的人是危險的人。

一個沒有親情的人一定是一個危險而殘酷的人。

勝利者的臉上寫著燦爛的笑容,失敗者的臉上凝聚著黑暗的憂鬱。鬥爭的目的不是低頭、不是認錯、不是認輸,而是勝利,沒有比在鬥爭中戰勝對手更令人欣慰的事了。而僅僅是對勝利 的渴望,鬥爭有時也會變味、變質、變得麵目可憎。人類的欲望源於生存的本能,欲望是人類向前的動力,當人類的欲望消失,人類也將隨之消失。魯迅先生說:幸福永遠存在於人類不安的 追求中,而不存在於和諧與穩定之中。”我們把那些出自生存本能、為之實現的手段是合理的正當的欲望稱之為欲望的天使或天使的欲望。

“食色性也,人之大欲存焉。”人為了生存,必須吃飯和占有食物; 鬥爭的目的、手段和結果069第二章

人為了延續後代,必須對異性求歡求愛、必須生殖。食物和生殖是人類生存延續兩個最基本的條件,正是由於人類對食物本能的追求,才把野生的食物和動物變成了種植的食物和飼養的動物 ,並培育和製造出許多新的食物。人類大家庭人數的增多和減少,除去戰爭的因素之外,總是與食物的多少存在正比例關係,充足的和優質的食物是人類生存高質量和幸福生活的基礎;缺少 食物和缺少安全的食物,人類的生存是低質量的和不幸福的。而對異性求歡求愛欲望的綿綿不絕,使人類的生殖水平保持長盛不衰。恩格斯晚年的思想變得更加成熟,他在《家庭、私有製和 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指出:“鄙俗的貪欲是文明時代從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至今日的起推動作用的靈魂;財富,財富,第三還是財富,——不是社會的財富,而是這個微不足道的單個的個人 的財富,這就是文明時代唯一的、具有決定意義的目的。”

如果有一天,人類對異性求歡求愛的欲望開始下降,並持續下降,那麼結局將是無可挽回的、絕望的自我毀滅,人類不能沒有丘比特之箭。突破時空的約束和界限,也是人類的一個本能 欲望。在更高、更遠、永恒、求知等願望的驅使下,人類發明了汽車、輪船、飛機、火箭、望遠鏡,登上了月球,觀測和了解太陽係,向其他星係派出人類的眼睛——哈勃望遠鏡。人類有一 種超越自我的內在衝動,這是人類鬥爭本能的一種表現形式,即人類要與自己作鬥爭。人類要擺脫環境對自己的約束,人類要擺脫地域和時空對自己的約束,人類渴望自己像雄鷹一樣在空中 自由飛翔,在地球上自由飛翔,在太陽係自由飛翔,在宇宙中自由飛翔,可以自由飛翔到任何想要到的地方。在體育比賽中,參賽者對戰勝對手,對奪得冠軍是那麼強烈地渴望。人類超越自 我的實現070鬥爭的藝術

Dou Zheng De Yi Shu

形式就是勝利,就是戰勝環境,戰勝自己,戰勝對自己自由的約束。對勝利的渴望,鼓舞著人類去鬥爭。勝利不會憑空而來,勝利隻有靠奮鬥或鬥爭才能獲得。

欲望不隻是天使,同時也是魔鬼。我們把那些出自生存本能、為之實現的手段是卑鄙的邪惡的欲望稱之為欲望的魔鬼或魔鬼的欲望。當欲望強烈的程度超過良心、良知的時候,欲望就成 了魔鬼。對食物的獲取

愛情是人與人之間強烈的依戀、親近、向往,以及無私專一並且無

所不盡其心的情感,也是人類能生生不息、世代繁衍的生命密碼之一。

盡管現代科學空前發達,但要解開產生愛情的謎底,似乎還是很遙遠的

事情。

鬥爭的目的、手段和結果071第二章

和占有是本能的欲望,當為了獲取和占有而發動了戰爭、殘殺了同類的時候,這種欲望就變成了魔鬼。人類被欲望驅使著,但人類可以控製自己的欲望,如果人類不能控製自己的欲望,就和 人類沒有欲望一樣可怕。當人完全被欲望控製的時候,欲望就成了魔鬼。人的欲望必須被自我和他我、自律和他律控製在善的、合理的範圍,超過這個範圍,欲望就成了魔鬼。美味佳肴、金 錢美色、權力財富無時不對人充滿著誘惑,無時不刺激著人們的欲望。當欲望膨脹,人的眼中隻有那閃著眩目光彩的物質財富和權力美色,一切的良心、良知和真、善、美都可以踩在腳下, 一切卑鄙的、邪惡的、殘酷的手段都可以使用,那時,人完全變成了魔鬼。

在對土地、水源、財富、權力、美色的爭奪中,在文化、價值、信仰、觀念的衝突中,無數的人上演了無數次魔鬼的形象,血腥暴力充斥著人類的曆史,彌漫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欲望的魔鬼是不合理的存在,但卻是現實的存在。既然是現實的存在,就一定有其合理性,這種合理性是存在的合理性,而不是道德的合理性。正像每個人身上既有善又有惡一樣,每個 人身上既有天使的一麵,又有魔鬼的一麵,是天使和魔鬼奇妙結合的產物。人,就是這樣的一種動物: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人類社會就是這樣的一個社會:既有天使,也有魔鬼,有多 少天使,就有多少魔鬼。

人類幻想把人類社會建成一個真、善、美的家園,建成一個天使之國,人類社會為之不懈地努力奮鬥,但這樣的目標還是那麼遙遠,仿佛我們在原地踏步,甚至不進反退。而當這樣的幻 想實現之日,就是人類的滅亡之時。

正是因為魔鬼的存在,所以才有對天使的追求;正是因為天使的存072鬥爭的藝術

Dou Zheng De Yi Shu

在,所以才有魔鬼的誘惑。天使與魔鬼是一對矛盾,一對永恒的矛盾,一個相互依存、相互影響、誰也離不開誰的統一體。正是天使與魔鬼的永恒鬥爭,才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並演 繹著人及人類社會豐富多彩的曆史。

嫉妒是一個欲望的魔鬼,強烈的嫉妒是一頭惡魔。人的內心一旦裝著這樣一個魔鬼,那麼命運的主宰就不是自己,而是這個魔鬼了。戰國初期,齊人孫臏和魏人龐涓同拜鬼穀子為師,後 來龐涓受到魏國重用,魏王要求龐涓請孫臏前來。孫臏來後,龐涓發現孫臏知道的兵法比自己多,在嫉妒心的驅使下,設計陷害孫臏。魏王聽信龐涓的讒言,將孫臏關進大牢,挖去了他的膝 蓋骨。龐涓想騙得孫臏的《孫子兵法》,一心要置孫臏於死地。

一個正常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嫉妒心,嫉妒控製在適當的情緒下,可以成為激發內心的一種力量,可以成為追趕強者的動力。人要成為嫉妒的主宰者,而不是被嫉妒所主宰,不要讓嫉妒在 心肺裏燃燒,不要讓嫉妒在心靈裏蔓延膨脹。人一旦被嫉妒所控製,就會喪失理性,好比魔鬼附體。

殘暴也是一頭惡魔。有人天性殘暴,更多的人是在受人指使、被迫無奈、愚昧無知、遭受打擊等情況下變得殘暴。“文化大革命”中,許多人對老師、對領導、對父母進行身體和精神的 虐待摧殘,就是極端愚昧無知所致。當一個人在殘暴的情緒控製之下,他便毫無人性可言,無論是對外人還是自己的親人,他都會無所不用其極。後趙帝國天王石虎有兩個兒子為了爭奪太子 的位置,發生內訌,長子石宣害怕弟弟石韜跟自己奪位,先派人刺死石韜,再密謀幹掉老爹提前接班。事敗之後,老 鬥爭的目的、手段和結果073第二章

父石虎憤怒至極,把石宣關起來,用鐵環鎖住他的下巴,命人拔掉他的頭發,再割掉他的舌頭,隨後把他放到柴堆上,用利斧砍斷他的雙手雙腳,挖出眼珠,剖開小腹,然後放火將石宣活活 燒死。石宣的幼子才5歲,拉著祖父的衣帶不肯放鬆,連衣帶都被拉斷,但仍被硬拖出去殺死,太子宮的官吏差役數千人全被車裂。

管仲在齊國當宰相生病期間,管仲告訴國王齊桓公要遠離四個人:沒有人不愛自己的兒子,易牙能把自己的兒子忍心殺死,他對君主還能談得上有什麼感情嗎?人沒有不愛惜自己身體的 ,豎刁不愛惜自己(閹割自己),他對君王主又怎麼會好呢?生死疾病都是上天的安排,君主不聽任天命,自愛其本,而隻是依賴常之巫(占卜生死),他將借此而無所不為。人沒有不愛他 父親的,衛公子啟方對父親如此狠心(父親死子不回去奔喪),他對君主還能有什麼感情呢?管仲死後,齊桓公把這四人都逐出宮門,但不久又思念這四個人於是全部召了回來。第二年,桓 公有病,常之巫出來造謠說“桓公在某日將死去”,並和易牙、豎刁勾結作亂,堵塞宮門,斷絕內外聯係,桓公口渴連水也喝不到,啟方還把1000戶的名冊獻給了衛國。聽到叛亂的消息後, 桓公慨然長歎,痛哭流涕,悔恨不已。

一個沒有正常欲望的人,沒有愛好的人是危險的人。一個沒有親情的人一定是一個危險而殘酷的人。正常的行為並非都出於正常的欲望,而非正常的欲望一定會產生非正常的行為。為了 自己的權力和金錢,一些人表現出大公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