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的源泉:能源科技 第二節(4)(1 / 2)

③水電機組啟停方便,機組從靜止狀態到滿負荷運行僅需幾分鍾。因此宜在電網中擔負調峰、調頻、調相任務,並作為事故備用電源。

④水電站主要動力設備簡單,輔機數量少,易於實現自動化。因此運行和管理人員少,運行成本低。

⑤電站因不消耗燃料,沒有有害氣體、粉塵和廢渣排放。

水電站的基本類型有哪些

水電站是水能利用中的主要設施。由於河道地形、地質、水文等條件不同,水電站集中落差、調節流量、引水發電的情況也不相同。按集中河道落差的方式,水電站可以分為堤壩式水電站、引水式水電站、混合式水電站和抽水蓄能式水電站四種基本類型。

(1)堤壩式水電站

堤壩式水電站是在河道上修築攔河大壩,抬高上遊水位,以集中落差,並形成水庫調節流量,然後建電廠。根據壩基地形、地質條件的差別,壩和電廠相對布置位置也不同,因此堤壩式水電廠又可分為河床式和壩後式兩種基本類型。

河床式多建在平原地區河床中下遊、河床縱向坡度比較平緩的河段上。因受地形限製,為避免淹沒麵積過多,隻能修築不高的攔河壩。由於水頭不高,電廠的廠房可以直接和大壩並排建在河床中。廠房本身足以承受上遊的水壓力。在這種電廠中,引用的流量均較大,多選用大直徑、低轉速的軸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它是一種低水頭、大流量的水電站,葛洲壩水電站就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河床式水電站。

壩後式多建在河流中、上遊的峽穀中。由於淹沒相對較小,壩可以建得較高,以獲得較大的水頭。此時上遊水壓力大,廠房不足以承受水壓,因此不得不將廠房與大壩分開,將電廠移到壩後,讓大壩來承受上遊的水壓。壩後式水電站不僅能獲得高水頭,而且能在壩前形成可調節的天然水庫,有利於發揮防洪、灌溉、發電、水產等幾方麵的效益,因此是我國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種廠房布置方式。

(2)引水式水電站

引水式水電站是在地勢險峻、水流湍急的河流中上遊,或坡度較陡的河段上,采用人工修建引水建築物(如明渠、隧道、管道等),引水以集中落差發電。這種水電站不存在淹沒,不僅可沿河引水,甚至可以利用兩條河流的高程差進行跨河引水發電。例如我國川滇交界處,金沙江和以禮河高程相差1400m,兩河最近點相距僅12km,完全可以實現跨河引水發電。引水式水電站多建在山區河道上,受天然徑流的影響,發電引用流量不會太大,故多為中、小型水電站。

(3)混合式水電站

混合式水電站的水頭是由築壩和引水道共同形成。它多建在上遊地勢平坦宜於築壩,形成水庫,而下遊坡度又較陡或有較大河灣的地方。魯布格水電站(裝機60×104千瓦,水頭372m)就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混合式水電站。

(4)抽水蓄能式水電站

抽水蓄能式水電站則是一種特殊的水電站,它是利用電力係統負荷低穀時的剩餘電能,把水從下池(庫)由抽水蓄能機組抽到上池(庫)中,以位能形式儲存起來,當係統負荷超出總的可發電容量時,將存水用於發電,供電力係統調峰之用。其主要特點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