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學期的期末考試,林建以優秀的成績順利升入二年級。然而,他的母親並未因此感到絲毫的輕鬆,因為在他們麵前,還有一道難關需要去跨越——二年級的期末考試。
對於這個成績,林建並沒有因此而自滿,他明白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於是,在二年級的上半年,林建依然保持著勤奮好學的態度,每一門課程都認真去聽、每一節課後都會認真複習。此外,他還借閱了許多課外書籍,努力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然而,二年級的期末考試並沒有如期舉行。因為學校組織了一場大型的集體活動——積肥喂蚯蚓。這次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們更深入地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以及如何通過積肥來促進蚯蚓的繁殖。
學校為此專門開辟了一塊空地,每個班級都要在這塊空地上挖一個大的蚯蚓養殖池,然後從學校周圍收集各種有機垃圾,像菜葉、剩飯剩菜等,將它們放入池中,通過自然發酵來為蚯蚓提供食物。
對於這種新鮮有趣的活動,林建自然是很興奮,他幹得非常賣力。每天早上,他早早地起床,顧不上吃早飯,就跑到學校去挖蚯蚓。他不僅用鐵鍬仔細地翻動土地,還用手小心翼翼地扒開泥土,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蚯蚓。
除了挖蚯蚓,林建還參與了另外一個小組——給學校茶山積肥的小組。學校茶山上的茶葉每年都會采摘許多,而采摘下來的茶葉經過挑選之後,就會剩下很多廢棄的茶葉渣。這些茶葉渣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有機肥料。
於是,林建和另外一些同學一起,每天背著筐子,到學校周圍的村裏去搜集這些茶葉渣。他們穿梭於各個村子之間,仔細地尋找著每一處可能含有茶葉渣的地方。有時候他們會找到很多,有時候則會一無所獲。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的熱情和積極性。
經過一段時間的辛勤努力,林建和同學們挖了許多蚯蚓,也搜集了許多茶葉渣。這些成果被帶回到學校,然後在老師的指導下,被分別放入了不同的池子中。
這些池子都是在學校的空地上挖的,每個池子都被不同的班級所承包。在每個池子的旁邊,都會有一個用竹子搭成的棚子,棚子裏麵會放一張桌子,桌子上會放著一本登記表。每個班級都會派一個代表來登記自己池子裏的蚯蚓數量和茶葉渣數量。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池子裏的肥料慢慢地發揮起了作用。一些土地開始變得肥沃起來,而在這些土地上種植的花草樹木也茁壯成長起來。學校的整個環境都因此變得煥然一新。
到了二年級暑假的時候,期末考試還是沒有舉行。因為學校又組織了一個更加大型的活動——給學校水稻田施肥。這次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們更深入地了解水稻的生長過程以及如何通過施肥來提高水稻的產量。
學校裏一共有六個年級,每個年級的學生都會按照年齡大小被分配到不同年級的教室。這些教室都不是真正的教室,而是用一些土牆和茅草搭建的小房子,每個小房子裏都有一個大通鋪,學生們可以在這裏上課、休息和睡覺。
在這個貧窮而落後的山村裏,上學的孩子們是家庭中最為寶貴的財富。每個家庭都會竭盡全力來供孩子上學,盡管他們知道這需要花費大量的錢和時間。但他們相信,隻有通過學習,孩子們才有可能擺脫貧困,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在這個暑假給水稻田施肥的活動裏,所有的學生都被要求參與。老師告訴他們,施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農業活動,它可以為水稻提供營養,讓它們茁壯成長。同時,學生們還需要學會如何根據不同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來選擇合適的肥料。
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們需要先把水稻田裏的水排幹,然後他們可以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種不同的肥料。有些同學負責把肥料均勻地撒在田裏,有些同學負責用鋤頭把肥料和土壤混合在一起,還有些同學負責在田埂上挖溝渠,以便在需要澆水時能夠及時給水稻田補水。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還需要注意安全問題。他們需要避免在高溫、濕潤的田地裏滑倒或摔傷自己。同時,他們還需要避免在用鋤頭或鐵鍬等工具時傷害到自己或他人。因此,老師和學生們都非常認真地進行這項活動,確保每個同學都能夠掌握正確的施肥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項。
除了在水稻田裏施肥外,學生們還可以通過觀察水稻的生長情況來學習如何判斷水稻的健康狀況。在水稻生長的不同階段,學生們需要學會如何觀察水稻的顏色、質地和生長速度等指標,以便在出現病蟲害或其他問題時能夠及時采取措施來保護水稻。
在這個暑假裏,學生們都累並快樂著。他們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來為學校的水稻田施肥,不僅學會了如何保護水稻生長,還學會了如何通過施肥來提高水稻的產量。同時,他們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農民伯伯的辛苦和不易,更加珍惜糧食和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