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百裏疑的身世(2 / 2)

“我今日去見攝政王,是將他母親的遺物交給他。二十年了,今日終於物歸原主,我也算是,沒有辜負故人所托。”

喬致平有些不解,“攝政王的條件,就隻是拿回岑妃的遺物?爹,那是什麼東西?”

“我不知道。”喬興邦深深歎了口氣,“東西給他後,我就回來了。日後如何,就看他看完以後,做什麼決定吧。”

慈恩寺的禪房裏,那個紫檀木匣被打開了,裏麵隻有兩樣東西:一支並蒂蓮花樣式的白玉簪,以及一封信。

百裏疑先拿起簪看了會,雕刻得並不算太精巧,像是新手的作品。

最後拿起信,展開,靜靜看了起來。

許久。

他才深深吐了一口氣,像是要吐盡這麼多年的疑惑和鬱氣。

放下信,他起身上前,深深凝視著生母的靈位,半晌才喚了一聲:“阿娘。”

其實在他的腦海裏,已經記不清阿娘的長相了。

自百裏疑記事起,岑氏就時而清醒時而瘋癲。

好的時候,會緊緊抱著他,唱好聽的童謠;不好的時候,會發瘋似的打他,砸他,又哭又喊:“都是因為你!”

每次那人來過之後,阿娘的症狀就會更重一些,直到他八歲時,終於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他對阿娘最後的印象,就是她彌留之時,仿佛終於解脫一般,喃喃自語:“夫君,我終於要來見你了。”

看向他的眼神,也終於褪去了所有的偏執和瘋狂,十分的清明溫柔,還充斥著說不清的留戀。

“景雲,對不起,阿娘要走了,你自己……要好好活下去。”

是的,阿娘一直都叫他“景雲”。百裏疑一直都不知道這兩個字代表什麼,直到……方才看了信。

原來如此。

百裏疑猜想了許多年,也找了許多年,今日終於得到了確切的答案。

很好,人隻有知道從何處來,才能決定要到何處去。

當慈恩寺的晨鍾敲響時,禪房內已經無人了,隻剩靈位前的香燭,還在燃著嫋嫋青煙……

發生在慈恩寺的一切,無人知曉。

最近京城裏沸沸揚揚的,還是太尉府進刺客一事。

幸好,秦雲樓隻是被傷到胳膊,流了些血,將養些日子就好了。

刺客被當場捉住,熬不住刑罰,招出了同夥的位置。五城兵馬司帶人一搜,還真抓到了一夥北蠻人,正在大理寺審理中。

這次回秦家,太後還特意問了問秦五郎的情況,雖然艱難保住了命,但腿沒了後,他脾氣暴躁許多,成天不是尋死覓活就是打罵下人。

至於那位安平侯府家的小娘子徐明珠,現在卻哭著喊著不肯嫁了。太後沒有慣著她,直接讓汪滿福去了徐家。

隻有一個意思:若不是徐家教女不嚴,五郎也不會落到這個下場。如今嫁也得嫁,不嫁,就一頂小轎納進門做妾,不是衝著徐家女,而是衝著她肚子裏的秦家骨肉。

徐會墉夫婦哪敢違拗呢?隻得找了媒人來,短短幾天就匆忙過了三書六禮。大婚那天,沒有新郎迎親,也沒有大擺宴席,隻有新娘子哭哭啼啼地被押上花轎,不管是接親的還是送親的,都是如喪考妣。

活不似在辦喜事,倒像是死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