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章 寧波女人的緋聞(1 / 3)

作者:沈東生

弄堂裏竟然傳起了風言風語,講啥,寧波女人和弄堂口擺煎餅攤頭的老頭子關係曖昧,還有人講寧波女人偷人,偷啥人?還是煎餅老頭……

想想,哪能可能呢?寧波女人偷啥人不好偷,要偷一個外地來的糟老頭?為擺攤頭的事體,兩個人還差點吵了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人,哪能會搞到一道去了呢?

尋著蛛絲馬跡想想,又覺得,也不是無風起浪,也有點蛛絲馬跡可循。

講起來,煎餅老頭在弄堂口擺煎餅攤頭,有一段辰光了,跟弄堂裏廂的人也能講上兩句閑話了,弄堂裏的人也曉得煎餅老頭姓張,是山東牟平人,自稱“山東張”。

對於山東張這個稱呼,山東張特別自豪,因為山東張對自己的山東家鄉特別自豪,名號裏帶上山東兩個字,當然是為了自豪。為了彰顯家鄉的不同一般,山東張特地講起了兩樁事體,一是講家鄉的“牟平酒”,講啥,一口酒吃下去,一條熱線從嘴巴開始,一直熱到喉嚨,再熱到胃裏,直至熱到肚腸裏,一路熱下去,人就飄飄然,象成仙一樣,說明是好酒。所以講,山東牟平出名酒。還有一樁事體,就是稱家鄉,老早有過一支隊伍,叫“鐵道遊擊隊”,還信誓旦旦地講,碰到過鐵道遊擊隊的隊長“老洪”,雖然山東張到底碰沒碰到過“老洪”,無從考證,不過當時,電影“鐵道遊擊隊”正好在上海熱映,弄堂裏的人都看過電影“鐵道遊擊隊”,對“鐵道遊擊隊”的神奇,簡直是頂級的崇拜。因鳥及屋,弄堂裏廂的人對山東張也有點肅然起敬了。

山東張既然對家鄉這麼熱愛,愛得不惜誇大其詞,那麼,山東張為啥要離開山東,跑到上海來謀生呢?

簡單地講起來,山東張屋裏是做山東煎餅的世家,雖然隻局限於擺攤頭,不過也傳承了好幾代,自有秘方,而且代代改進,一代比一代做得好。傳到了山東張手裏,煎餅做得又脆又香又甜,加上祖傳秘製醬料,一口咬下去,可以酥末四揚,香氣久漾不散,嘴巴裏還會回味良久,吃了還想吃。在山東的地麵上,山東張所有到過的地方,山東張的煎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誇張地講,叫赫赫有名。

不巧的是,因為割資本主義尾巴。割掉了山東張的財路,山東張落魄了,因為山東張穿街走巷,跑的地方多,資本主義尾巴就比較長,比較大,就差點被送去勞動改造,這才趁著夜色,在內褲袋袋裏縫了“盤纏”鈔票,偷偷離家出走,稀裏糊塗,跑到上海來碰碰財運。

讓山東張沒有想到的是,山東張一到上海,也沒給啥人燒過香,也沒有拜過碼頭,隻是添置了幾樣簡單的工具,還是想做煎餅生意,挑著擔子,到處遊蕩。偶然走到了這條弄堂口頭,看中了弄堂口的半節頭屋簷,就在弄堂口擺起了煎餅攤頭。雖然遭遇了寧波女人的阻攔,還差點要吵一場相罵。還好,有張老師主持公道,講了句公平閑話,攤頭還是擺了下來。

沒有多少辰光,財運就來了,生意興隆了起來,還興隆得不得了。每天,山東張的兩隻手忙得像陀螺,停也停不下來,風箱“呼啦呼啦”地拉,竹頭鏟子“絲啦絲啦”地轉,門前頭,裝鈔票的鐵罐頭裏,鈔票就天天塞進去,天天塞進去,塞得滿滿的,雖然都是零票子,積少成多。山東張還是開心得笑不動了。

寧波女人不開心了,寧波女人的木頭房子正對弄堂口。老早,天天坐在門口納鞋底,清靜、安逸,是弄堂口的一道風景線,照現在的講法,是個活廣告,寧波女人賣鞋底的生意做得行雲流水,不露聲色。對寧波女人講起來,這是寧波女人的生命線。

現在,看著弄堂口,往日的清靜,安逸,被煎餅攤一天一天地侵蝕,隻剩一片鬧哄哄,亂糟糟。一個外頭來的山東人,在弄堂口搶了地盤不算,還要搶風頭,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弄得沒有多少人還會注意到坐在門口頭納鞋底的寧波女人,寧波女人賣鞋底的生意被煎餅攤徹底淹沒了,照現在的講法,廣告效應沒有了,來買鞋底的人越來越少了,收入一落千丈,煎餅攤頭等於斷了寧波女人的生路。寧波女人當然是一肚皮的怨氣。

偏偏山東張對有知遇之恩的張老師感恩有加,又念及是本家,隻要一看見張老師的人影子,遠遠地走過來,生意再忙也要騰出手來,先做一隻大一點的煎餅,醬料也多放一點,等牢張老師走到麵前,搶先遞上去。

張老師感謝得連連躬腰,講起來,這是禮貌……

不過,寧波女人不是這樣看的,寧波女人肚皮裏的一股怨氣卻因此更加鼓脹起來。心想連弄堂裏為數不多的,最有文化的張老師,平常也算是人模人樣的,竟為一卷煎餅也折了腰,當初是張老師的主張才有了煎餅攤,現在又吃起了“特殊煎餅”,於是懷疑起張老師當初出麵為山東張主持公道的動機了。進而寧波女人算是看透了人心,於是從對山東張的怨恨連帶對張老師也看不慣了。

寧波女人成了“九斤老太”,樣樣看不慣,樣樣不適宜。寧波女人還成了祥林嫂,逢人就講,逢人訴。

為此弄堂裏還引起了一場風波。從煎餅攤波及到張老師。

因為寧波女人到處講,講多了,大家也琢磨起來了,一琢磨,張老師似乎真有事體了,有人覺得,張老師當初假主持公道,為山東張講閑話,就是為了占小便宜,雖然是小便宜,天天有煎餅吃,積少成多,就是大便宜了。還有人尋根究底,竟然發現張老師屋裏現在已經不燒泡飯了,不吃泡飯,改吃煎餅了重大發現。這一發現,就讓人一看到張老師每天從山東張手裏接過“特製的煎餅”,眼神就兩樣了,有點羨慕、嫉妒,恨了。又於是,在眼睛盯牢張老師捏煎餅的手,同時,更加看牢張老師另外一隻手,看伊是否掏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