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分道揚鑣(3 / 3)

出現如此局麵,確實超乎張嶽的預料,雖然心裏極其不悅和失望,但他清楚眼前不能激化內部矛盾,於是朝徐坤說道:“坤兒,你不該這樣說大林。”這麼長時間的交往,他清楚孫大林的脾氣性格,知道此時多說無益,故而對孫大林說:“大林,我們是生死兄弟,不管怎麼樣,都不要傷了和氣。我尊重你的想法,也感謝你的好意。”這話讓孫大林心裏一暖,真誠地說:“張兄,你說話我愛聽,我孫大林別的不服,就服你。”張嶽微微一笑,看向殷白盛,問:“殷兄,你有什麼打算?”

殷白盛的表情有些不自然,張穆看在眼裏,衝口而出:“殷兄,你不會也不讚成吧?”

見張穆相問,殷白盛也不隱瞞,直接說道:“說實話,我的意見和孫大林一樣。”他沒有理會別人驚訝、不滿的目光,繼續緩緩陳述著自己的理由:“曆史上朝代的更迭其實也是正常,沒有哪一個朝代能永遠強盛下去,遠的如大漢,近的如大唐。如今,北夏人已經占領了大半個大杭,雖然我們都是大杭人,但也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大杭朝走到今天,已經,已經......”他稍事停頓,接著說自己的想法:“北夏人風頭正勁,軍隊兵強馬壯,士氣旺盛,大杭朝剩下一點軍隊都往南撤了,這種形勢下,我們不能和敵人硬碰硬。”

“不碰硬,那要碰什麼?”張穆的口氣有些揶揄。

殷白盛沒有在意張穆的挖苦,他理解對方的心情。這時,張嶽說道:“敵人勢大,我們是不能和敵人麵對麵硬扛,但是可以采取襲擾的策略,甚至直接對敵人重要人物實施斬首,遲滯敵人的進攻,這樣官軍可以重新組織起來和敵人對抗。”

殷白盛搖了搖頭,說:“現在大杭朝不論是官軍還是百姓,對於北兵的殘暴都很恐懼,加之朝廷沒了,大家失去了主心骨,沒有膽量也沒有力量同對手拚鬥。”

“難道你兄弟們的仇不報了嗎?”張穆質問。

“當然要報!”殷白盛說得斬釘截鐵。

“你都走了,還怎麼報?找誰報?”張穆說話也不客氣。

“現在不是時候,要緩一緩。”殷白盛語氣緩了下來。

“緩一緩?那要緩到什麼時候?”張嶽聽得很仔細,他內心也承認殷白盛說得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

殷白盛微微訕笑,實在地答道:“這個確實不好說。但是我們看曆史上的曆朝曆代,就知道殘酷對待百姓的朝廷是長久不了的,比如秦朝,僅僅十多年就被打垮了,如今的北夏,相比秦朝有過之而無不及,加之是異族,我看長不了。”

“這是未知數。”張嶽說道。

“是的,確實是未知數。”殷白盛點頭承認。

大家夥都不作聲了,若有所思。張嶽環顧了一圈,微笑地問妙音妙樂:“兩位師太,你們呢?”

妙音雖然是出家人,但眼神堅毅,堅定地說:“師傅和師姐妹們的仇不能不報,北兵到哪裏,我和師妹就追到哪裏!”妙樂也跟著說:“對,我們絕對不放棄!”她們的話讓堅持和北夏人戰鬥的幾個襄陽人讚賞不已。

既然不準備再一起走下去,待在一起雙方都難受,因而,孫大林和殷白盛很快就打點行裝準備離開。在分別的路口,張嶽和孫大林緊緊擁抱,這是對過去打而相識、由相識而浴血奮鬥的情誼,也是對將來各奔東西、前途未卜的擔憂,張嶽的話也是動了真感情:“大林,我們一起遠赴塞外,無數次一起冒著矢石衝鋒陷陣,走到今天不容易。”停了一下,繼續說道:“我們是過命的兄弟,不管怎麼樣,這份情我張嶽銘記在心。”

孫大林顯然也被張嶽的話觸動了,慷慨說道:“張兄,我們是兄弟,不管啥時候,隻要你用得著,我孫大林絕無二話,我在天一寨等你,你一定得來。”

“好,我信你。”張嶽點點頭。

徐坤無法原諒孫大林中途退縮的決定,因而始終冷冷的,孫大林看了他一眼,發現他正看著別處,本來還想說兩句話,感覺別扭,也就算了,抱拳對大家說:“大林就此告辭,大家各自保重!”話畢,飛跨上馬。

目送著孫大林疾馳而去,消失在道路拐彎處,大家心裏多少都有些悵然。過了好一會兒,張嶽從老馬頭手裏牽過馬,對殷白盛和老馬說:“殷兄、馬兄,你們也該上路了,現在天黑得早,晚了路上不好走。”

殷白盛其實心裏也不好受,這種時候離開,畢竟不是什麼好事。他接過張嶽遞過來的韁繩,沉默著,張嶽故作輕鬆地笑道:“走吧,說不定我們還能見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