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回國後,麵對已成燎原之勢的民變卻是絲毫不放在心上。吉林小說網不僅為您提供在線免費閱讀www.jlgcyy.com,還可以txt免費下載到本地閱讀他滿腦子充斥的隻是再次東征,一雪高句麗之恥。畢竟,連那麼個彈丸小國都奈何不了,以後還怎麼在東、西突厥麵前稱雄?至於那幾個老百姓造反,交給地方政府處理就行了。於是,他再次下詔,命令全國軍隊到涿郡集中,準備第二次東征。具體準備過程不再細說,參照第一次即可。
613年4月,隋軍東渡遼河,再次包圍了遼東城。這次楊廣學乖了,準許各軍將領便宜行事,根據自己對形勢的判斷指揮進攻。接下來就是隋軍四麵包圍,八方進攻,高句麗守軍竭力抵抗。一連打了二十多日,戰局並無實質性進展,攻守雙方均死傷慘重。
正當楊廣在東北前線打得不亦樂乎時,後方突然傳來噩耗:楊玄感反了!
楊玄感何人?
他是原尚書仆射(大官,基本可視同宰相)楊素的兒子,根據子承父業的優良傳統,現任禮部尚書。怪了,老百姓起義是因為沒飯吃,拎著兩把菜刀就去鬧革命了。可他楊玄感家門世代高官,榮華富貴享用不盡。莫不是看天下即將大亂,誤把革命當作時尚,跟錯了潮流?
當然不是。
楊素自隋文帝楊堅起就是朝中要員,曾參與並輔佐楊廣奪取了他哥哥楊勇的太子之位,功勞赫赫。從尚書右仆射升任尚書左仆射後,更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按說,你為領導立功越多,就越應該表現出謙和忍讓,這樣領導才會放心,至少不會覺得你功高蓋主,需要時刻提防著你;可這老頭子也怪,頗有點越過越糊塗的味道,整天既倚老又倚功,即使在與領導溝通時也相當缺乏謙虛謹慎的優良品質。
偏偏他的領導還是個出了名的小心眼。舉個例子說吧,楊廣一向自負文采卓眾,不能容忍別人的才華高過他。內史侍郎薛道衡有詩句“空梁落燕泥”,王胄有詩句“庭草無人隨意綠”在業界頗受好評。楊廣覺得不爽了,但自己掂量著又確實寫不出這樣的佳句。於是,他分別找了兩個借口把這二人處死,死前還當著他們的麵朗誦這幾句詩,並譏諷道:“你還能寫出這樣的句子嗎?”
還好,楊素算是祖上積德,還沒等楊廣動手就已經先去如來麵前報到了,剩下一個爛攤子讓兒子們替他收拾。
楊玄感是個聰明人。從之前楊廣的種種言行中,他已經清楚地嗅出楊廣對楊素一門的不滿。此時的他心中已生反意,隻是時機尚不成熟,所以隻能再繼續裝孫子下去。
故作聽話低調的同時,他一麵加緊與弟弟們做叛亂的各項準備,一麵還低姿態、高表現,大拍楊廣老兄的馬屁,總算是暫時緩和了與楊廣的關係。
楊廣二次東征時,楊玄感奉命在****負責後勤事務。
鑒於先前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比較充分,而且朝中不少官員都是他父親的老部下,與本家關係密切,容易爭取,所以現在應該是最合適的起義時機,楊玄感暗想。
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首先他擅自截留了運往前線的軍糧和裝備,並報告說是沿途治安太差,沒法運送。接著他又派人假扮政府使節,聲稱有人叛變,下令全城進入戒嚴狀態,乘勢帶領人馬占據了****城。
建立好****這個基地後,楊玄感對外發布了起義宣言,痛斥楊廣殘暴無道,打著拯救黎民百姓於水火的大旗宣布起兵。
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楊玄感在起兵之前秘密派人前往首都大興(後來的長安),把弟弟楊玄挺叫過來幫忙。
除了親兄弟之外,他還派人接來了一個人。
這個人,便是李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