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次遼東之役(2)(1 / 1)

轉眼到了611年冬季。吉林小說網不僅為您提供在線免費閱讀www.jlgcyy.com,還可以txt免費下載到本地閱讀這一年由於農業從業人員——農民、主要耕種工具——牛馬都被征用,大多一去不複返,各地農業嚴重荒廢,糧價飛漲。對此,隋政府非但沒有采取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反而又追征了六十萬民夫運送軍糧。可憐路途遙遠,每個人運送的糧食連當作路上充饑的幹糧都不夠,擔心受罰的農夫開始大批逃亡。上天用現實告訴這些無計可施的人們:安分守己則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隨時會受到死亡的威脅;嘯聚山林則或許還有活命的可能。

就這樣,楊廣還沒有出兵,天下卻已經開始混亂起來。

612年正月,各地軍隊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在涿郡集中完畢,共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人。楊廣將全部作戰部隊分為左右兩路共二十四支,分路進攻,約定在平壤會師。

這一百多萬人可不是像鋪地毯一樣刷的在高句麗前線鋪開的。第一支部隊出發居然用了整整四十天的時間,然後才是接下來的部隊。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道理誰都明白,楊廣也不例外。在這一百多萬大軍的身後,還有兩倍於此數的後勤人員。據記載,隋朝鼎盛時全國共890餘萬戶,人口約4601萬,就算楊廣玩國家沒玩死幾個人,那麼這113*3=339萬,也占到了全國總人口的7.37%。不要看這個數還不到十分之一,可它卻包含了絕大部分的青壯年,留下來的以老弱病殘為主。一句話,為了打高句麗,國家的血都快被抽幹了。

3月14日,隋軍突破了高句麗遼河防線,包圍了遼東城。得意洋洋的楊廣邀請西突厥可汗和高昌國王一同觀戰,那意思是明擺著的:“瞧瞧我大隋多威風,每人吐口唾沫都能把高句麗淹死,你們小樣可得老實點。”

為了在外人前充分顯示他楊某人的悲天憫人和治軍有方,他還即興向各將領發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訓話:“我們打仗不是為了殺人,是為了拯救高句麗的黎民百姓。各位前進時要兵分三路,互相知會,不可單獨前進,以防有失。所有軍事措施都要奏報侯批,不得專斷獨行。欽此!”

我不知道楊廣說上麵這番話之前有沒有仔細考慮過,但作為曾經率軍南下消滅陳國的大元帥,怎麼可以糊塗到如此地步?

首先,要表明自己愛民如子,又怎會把國內弄得民不聊生,烽煙四起;其次,保護敵國百姓,就應該在軍紀和執行軍紀上麵下功夫,他老人家對此卻是隻字未提。再有,戰場瞬息萬變,軍事指揮官不能隨機應變,反而要老老實實寫好奏章等待批複,腦袋被敵人砍下來了沒有指示也不能動。下這種命令的人,實在不是當首領的料,糊塗蟲而已。

更荒唐的還在後麵。見高句麗軍堅守不出,楊廣又同時下達了兩道看似合理,執行起來卻是自相矛盾的命令:

NO.1各軍包圍,攻城。

NO.2如果對方答應投降,要馬上做好接受安撫工作,不準繼續進攻。

這個命令太理想化了,存在著致命的漏洞,而且高句麗人很快就發現並充分利用了這個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