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昌陵收到裴景珩的治國策略,及朝臣反對時的各種應對方法,欣喜的連說幾個“好”字。
他自登基後,委派官吏整肅治安、安頓流民、減輕稅負、免除雜稅、保障供給,暫時穩定了亂局,但國庫存銀無法供給,這些良策就難以為繼,遲早要中斷。
裴景珩的提議,讓他找到了新的方向。
恩科已經考完,裴景珩選拔了一批有膽有識,敢於創新之人留用,這些人裏以寒門子弟居多。
前幾次宮廷動亂,不少官員被牽連,死的死,貶的貶,裴景珩將新選拔的這批青年才俊安排在各部門,想培養起來後製衡那些喜歡倚老賣老的官員。
段興文考中了二甲進士第五名,裴景珩把他分到了戶部,職務為正六品的戶部主事,其他進士也差不多在五到七品的官階內。
這些新晉官員都是天子門生,又是裴昌陵一手提拔,對他極為信服,有意見偏差時,多半會站他這邊,隻要搞定幾個老頑固,新政要執行起來,問題不大。
分析完朝中官員的情況,裴昌陵就召見陸正宏,讓他加快霹靂雷、炸藥包及大炮的生產。
接著命段興武往各州府調兵,大的州府駐兵一萬,小點的駐兵五千,接管及整編當地所有兵馬,不服的,以抗旨謀反論處。
裴昌陵還讓千機衛加緊搜查各官員家的秘辛之事,尤其是那些大官及幾個老國公家,一定要多找些他們家的“醜事”。
待一切準備妥當,裴昌陵就在一個早朝時頒發了幾道政令,一是削藩;其次是取消丁稅,實行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還有火耗歸公;三、執行新的官員考核製度。
各藩地的藩王不再享有封地,爵位世襲三代,每世襲一代品級降一級,不得參與地方政務及官吏任免,不得養兵,名下的田產、商鋪要和官紳一樣納糧、納錢,如有抗令,以謀逆罪論處。
攤丁入畝,即把丁銀攤入田賦征收,廢除“人頭稅”,各地府衙,查清每家田地多少,按畝均攤稅賦。
此政策可以減輕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人口增長,賦稅規則的簡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規避各地的貪官汙吏任意加稅。
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即所有官員、地主豪紳也必須繳納賦稅,廢除他們的免稅特權,還要和百姓一樣服徭役、兵役。
碎銀加火鑄成銀錠時的折耗,稱為耗羨,實行時官員往往會任意加派,一兩可加至數錢,因不在上交正額之內,官員會從中隨意侵貪,百姓苦不堪言。
火耗歸公即耗羨歸公後,將各地加派的火耗由上級官府依定額發給官員,火耗一分為三:一份給地方官養廉,一份彌補地方虧空,一份留地方公用。
此舉可打擊地方官吏的任意攤派行為,集中了朝廷的征稅權利,減輕了百姓的額外負擔,亦可整頓吏治、減少貪汙。
另外,裴昌陵依據裴景珩說的“均田製”,結合戶部上表的奏折,給百姓派田,鼓勵生產。
各州府官員根據每家戶籍中體現的人數,授給田地,分為露田(種穀物之田)和桑田。
男十五歲以上給二十畝露田,女十畝露田,年滿70歲或身死後把田地還給朝廷。露田隻能種植穀物和桑麻,不許栽種樹木,也不許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