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源是五代時期,論個人品質、事功德業都能排在很前麵的帝王,假如論“積分”,也許隻有大帝柴榮高過於他。『言*情*首*發他做了皇帝後,居然奇跡般一改武人習氣,專意於文事、政事。

他不識漢字,四方的奏章都由臣下誦讀,正好借機學習漢語。這樣就接觸了傳統中原文化。他不僅要太子李從榮讀儒學經典,還要求臣下也來閱讀。武夫的粗暴習氣漸漸得到變化,他開始銳意於國家振興。後唐,是以繼承大唐自居的五代國家。李嗣源對大唐有敬畏,所以他這樣一個出自沙陀族的君王,願意無保留地接受大唐製度。

他的生活也有節製,聲色淫樂對他居然沒有構成誘惑(帝王之輩做到這一點有難度,史上罕見)。他命令禁止中外藩屬諸臣進獻任何珍奇玩物——他不稀罕這些玩意。

李存勖之後,李嗣源一開始不想做皇上,百官就多次要求他“監國”,暫時做皇上,李嗣源答應後,進入原來李存勖的後宮,又登殿,開始接受百官按次序拜見。他下發的命令稱作“教”,百官稱他為“殿下”。這時莊宗的後宮尚有一千多人,負責管理宮廷事務的宣徽使,選擇了幾百名年輕貌美的宮女送給李嗣源。李嗣源問:“用這些人幹什麼?”宣徽使答:“宮中的主管不可缺。”李嗣源說:“宮中主管應熟悉往日典章製度,這些人這麼年輕,哪裏會知道?”於是下令,全部用老成宮人代替,讓那些年輕人都出宮,回家,沒有家沒有親戚的宮人,任憑她們選擇去處。朝廷發給錢財。

在他放出宮禁的女官中,就有一位奇女子,後來自主婚姻,成了後周太祖郭威的夫人,此是後話,暫且按下不表。

史料披露,李嗣源在位時,後宮隻留了“老成宮女”一百人,各級宦官三十人,鷹坊二十人,禦廚五十人,教坊樂隊一百人。生活如此節儉、宮中建製如此簡單,曆朝少見。

踐祚不久,李嗣源確有整肅內廷的想法。帝製時代,皇室內廷發生“非禮”事件,往往就意味著文明淪喪、社會動亂。周秦漢魏晉隋唐以來,這類故實太多。李嗣源雖然不通曆史,但他有“好人政治”的敏銳感覺。他發現了前莊宗李存勖的劉皇後有“人渣”行為,影響甚為惡劣。這對試圖在亂世中建構文明風景的李嗣源來說,有點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