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483 島的含義(3 / 3)

然而,現在的畿內還有織田領地的平靜欣欣向榮之下,所潛藏是另外一批人的絕望——為了攻略西國景嗣而采取的策略,使得島清興第一次明白了在日本或許是不可能知道她想要找的世界的。原先在對馬國發生災難,被人為的在西國重現,因為說到底,日本本身也不過是一個相對來說大一些的“島”而已,並非是大陸。所以隻要是治理不得當或者遇到天災人禍的話,那麼就一定會重複之前所遇到的事情,對於這種事情,每當進軍到一處的時候她就會有更加深刻的體驗。

如果說是能夠好好的不作出抵抗就選擇投降的村莊,那麼織田家大軍也不會和這些家夥為難——普遍的作法就是稍稍的分出一些軍糧然後繼續前進,畢竟有著畿內完整的運輸體係還有攝津國水路的支持,織田家的糧食幾乎是無限的。能夠用糧食來收服人心的話,那麼也算是不錯的結局。可是在有著抵抗者的情況下,那麼就是另外一幅景象了。

西國的豪族們不可能進行直接的抵抗——白癡才會那麼做,召集數萬人馬然後兵對兵將對將的對決正是景嗣在渴望著的事情,要是能有這個機會的話,那麼西國的戰事就會很輕鬆的結束。所以對於西國的作戰,其大多數都是發生在行軍當中的,以一個個小村落的地頭武士帶領著農民來襲擾大軍的前行,在一座座山頭上設下陷阱染後施以埋伏,這種所謂遊擊的戰法的確簡單而有效。故此,作為一個並不是什麼好人的家夥,景嗣選擇的對策就是清掃。

那種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做了,在伊賀景嗣已經做過了一次了——並非是以什麼行軍隊形,而是將部隊再次分成數塊進行著掃蕩,將每一個抵抗的村莊夷為平地,然後留下一地灰燼再次前行。

從主帥的角度來說,這的確並非稱得上是錯誤——人命的價值是不可以用來衡量的,比較計量的單位隻有一條,但是價值相同的情況下,也是存在著取舍的。是讓自己手下的士兵們承受危險的進行行軍,亦或是讓敵人承受苦難這種選擇其實並不難以作出。如果說真的會有將領為了敵人的性命而犧牲自己人的話,那麼這種家夥是不適合這個時代的,準確的來說,是不適合任何有著戰爭的時代。

“禦台所,前方的水源被人下毒了,而且附近的村民似乎在沿途設下了陷阱進行抵抗,對於那個村落?”

“派出騎兵,燒掉它,不要留下糧食,讓他們為自己的抵抗付出代價。”

比思想更快的,是脫口而出的命令——是景嗣的話,那麼一定會那麼下令的,所以,這樣子的命令大概是正確的吧?

“是的,三番隊的騎兵跟我來,準備出發了。”

如果不出所料的話,應該不久之後那個村落的方向就會燃起火光,然後方便繼續前進——行軍的過程已經被落下了,在攻略尼子家之前,景嗣首先決定攻略播磨國,美作以及因幡三國,而在當地以赤鬆氏為首的豪族發動了百姓進行阻撓的情況下,僅僅就是在播磨國的攻略也隻是取得了三個分郡的土地,甚至連姬路城的天守閣都很遠。要是不這樣前進的話,那麼整個西國又要多久才能平定呢?

“繼續前進,盡快趕到印南郡和公方殿下彙合然後合力攻略姬路城!”

是啊,這種宿命的話,或許是沒有辦法消除了的——比起對馬,整個日本也不過是一個稍大一些的島嶼而已,所謂島嶼的先天缺陷是一定存在的,而海的彼方真的會有自己希望得到的平安樂土麼?那種事情,自己則完全不知道,而在思考得不出結論的時候,她也隻能選擇相信景嗣而放棄思考了。

自己姓氏的含義,是否能夠有所改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