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441 因“武士”之名(2 / 3)

“武士的本質……是那麼醜惡的東西麼?”

“是的,並不僅僅隻是武士還有忍者,我們公卿也是這樣,依附舊體製才能夠存在的我們,要麼和舊體製一起消亡,那麼就挽回一切,所以,我們才會選擇和您合作,前田利家大人。”

坦率,好不作偽的承認了自己的目的,這種姿態或許也多少說明了現在的公卿和忍者們的著急程度了——可以說現在不幹掉景嗣,那麼等到織田征服了西國,或者說上條家下一任繼承人長成之後,那麼他們就毫無機會了,哪怕被稱為跳梁小醜,在這種最後的轉機麵前,他們寧願殊死一搏。

作為景嗣的後輩,前田利家無比清楚這個男人或者其身後的夢想是多麼的崇高——即使本身是一個絕對稱不上崇高的家夥,但是夢想的話則是相當高貴並且純潔的。這種夢想,一直以來都是受到了所有追隨者的認可,而當這個時候他才發現夢想和現實當中的矛盾之處實在是太大了。扮演著“革新者”角色的魔王是不會理解這些被淘汰之人感受的,可要自己不但背叛景嗣本人外,還要背叛他一直以來奮鬥還有努力的結果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閉上眼睛,仿佛能夠看到上條景嗣消失之後的軌跡是會怎麼樣的混亂——安穩的現狀將被打破,戰亂重歸大地,沒有了秩序的人們將會重回朝不保夕的生活,而正是因為恐懼,所以人們卻又不得不寄希望於武士成為自己的保護者。

一種多麼虛偽的保護者,就好像是寓言故事裏,那些吃著百姓提供的糧食,以保護之名和山賊們勾結的官兵一樣,他們都是現實主義者,因為他們很清楚鳥盡弓藏的道理,所以就放棄了自己的職責。

獵犬畢竟不是人,也幸虧獵犬不是人,如果說它們能夠明白所有獵物都捕盡之後,它們本身也就會失去價值的時候,那麼說不定這些犬科動物也會選擇和被追獵的動物達成妥協——共存並不隻是平等的關係,就是獵物和獵手當中,也會有共存的這一現象存在。滅絕並不僅僅隻是單方麵的,而是雙方的。

“這樣啊……我清楚了……”

士兵存在的意義,並非是為了挑起戰爭,而是為了在保證以己方“勝利”作為結果的前提下結束戰爭。所以,巴頓那句名言是,我希望能夠在最後一場戰鬥當中,被最後一顆子彈打死——和艾森豪威爾不一樣,巴頓是一個很純粹的軍人,軍人不應該幹涉政治。而作為將軍政集於一體的武士所做出的選擇,是把戰爭,延續下去……

……

“夫君,不覺現在這個位置其實很危險麼?身處敵境之中,被敵人所包圍著,如果說有人背叛的話,那麼我們可是絲毫沒有還手之力啊。”

“嘛,真是的,不要想那麼多嘛,不可能有那種事情的,多少也給別人多一點信賴啊。”

心裏想著不愧是曾經被認為是“背叛之魔女”的光秀,就連這種時候也會想到如此的情況,不過再仔細的想了一想,景嗣也突然發現自己現在的處境還真是有一點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