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鹹陽落日的一抹蒼涼 (1)(2 / 3)

李斯早年做小官吏時,偶然看到“廁中鼠”與“倉中鼠”的命運大不相同,遂決意要做一隻養尊處優的倉中鼠。以這樣的價值觀為動力,曆經30年拚搏,做到了位極人臣的位置,但也因為他把這價值觀貫徹得太徹底,才落得連廁中鼠都不如了。

臨刑前的一刻,自是慘不忍睹。李斯的小兒子也被押在囚車上。李斯見了,發出千古一歎:“我想與你再牽著黃犬,一塊兒出上蔡東門追逐狡兔,其可得乎?”

人之將死,竟發出這樣的一歎,也是情有可憫。看來,法家(包括近世的那一夥)一旦參了政,就是自作孽吧?

除掉李斯、馮去疾之後,朝中總要有一個主事的人,這人當然就是趙高了。趙高是閹人,可以出入內宮,因此大夥又稱他“內丞相”。皇權體製下的宦官專權,他為史上第一人。

秦二世耽於享樂,帝國的事情,就都決於趙高一人了。

就此他還不滿足,他潛意識裏想要的,是整個帝國。於是他先任命女婿閻樂為鹹陽令,又任命弟弟趙成為郎中令,分別掌管了首都與皇宮的警衛工作。說是警衛,實際上是可以決定皇帝本人的生死了。

下一步,趙高就要試探群臣是否真的畏懼自己,看看自己的權威是否已經超過皇帝。秦二世三年八月裏的一天,趙高牽來一頭鹿,對二世說:“獻給皇上一匹馬。”

二世一看,樂了:“丞相,開玩笑吧,這不是一頭鹿嗎?”

趙高堅持說:“就是馬。”

秦二世有點暈,忙問左右大臣。大臣有的說是鹿,有的說是馬,還有一部分人選擇了沉默。後來的事情不問可知,凡是說鹿的,都沒有好下場。

趙高也因此留下了一句千古成語——“指鹿為馬”。

從此,大臣們都知道禍從口出,今後不論你趙高再說什麼,都不再反對。專權專到這個份兒上,趙高認為可以放心了。

就在帝國的高層這樣自相殘殺時,全國的大起義又出現了新浪潮。

話說早在陳勝稱王時,曾經派了一個叫召平的人,領兵去攻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打了半天沒打下,卻聽到了陳王從陳縣敗走的消息。召平一急,連忙渡江南下,與占據江東的義軍首領項梁聯係,假傳陳王之令,封項梁為上柱國。封也不白封,他要求項梁“急引兵西擊秦”。

這位先生的病急亂投醫,還真就大大改變了秦末的曆史。

那時天下義軍全都聽陳王節製,項梁不敢怠慢,帶著江東八千子弟兵,渡江向西而行。等渡過淮水之後,陸續已有陳嬰、英布等義軍加入,一支小隊伍竟滾成了6萬餘人的大軍,最後集結在下邳。

這時候,號令天下的陳王跑到哪兒去了,是生還是死?誰都不知道。在彭城(今江蘇徐州)這一帶,是陳勝的部將秦嘉的地盤。秦嘉本來就不大聽招呼,現在更是立了景駒為楚王,公開與陳勝決裂了。

項梁卻很仗義,對部下說:“陳王首先起事,戰鬥不利,不知下落。現在秦嘉這麼幹,就是大逆不道。”於是率軍擊秦嘉,一直攆到胡陵(今山東魚台),激戰了一日,把秦嘉給殺死了。秦嘉所部,也歸並了項梁大軍。

這時候章邯軍已經打到了栗縣(今河南夏邑)。項梁軍與之有過戰鬥,但初戰不利。項梁就屯兵在薛(今山東滕縣)等待戰機,漸漸地聚起了十餘萬人,成了天下義軍中的一杆大旗。就連沛公劉邦,也跑來向他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