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打敗了六國卻打不過老百姓 (1)(2 / 2)

戍卒隊伍裏的夥頭兵去市場買了魚回來,剖開魚肚一看:嗬!有字!

——陳勝王。

這頓晚飯,900人可就炸開了鍋,大家驚疑不定。吃完飯,陳勝又讓吳廣跑到駐地附近神祠的小樹林中,點亮一盞忽忽悠悠的燈燭,裝作狐狸叫:“大楚興——陳勝王——”

戍卒們聽見,麵麵相覷,更加驚恐。

陳勝故意裝作什麼也不知道。第二天,大家看見陳勝,都死死盯著他。陳勝心中有數了,這“狐狸廣播電台”的輿論宣傳,有效果了。

吳廣平時對手下很愛護,深得人心,於是他決心上演苦肉計,把戍卒們埋藏在心底的怨氣點燃。那時官府派來帶隊的,有兩名正式的軍官,官職叫尉。尉官的官兒不大,但吃喝很講究,常常醉酒。吳廣就趁著尉官醉酒時,故意說自己要逃跑。

戍卒逃跑,尉官就要被治罪。其中一位尉官大怒,當眾拿起竹條子就狠抽吳廣。

百姓沒有向著官員的,眾戍卒果然被激怒,群情洶洶。吳廣趁機奪下尉官的劍,一劍把尉官刺死。

陳勝也沒閑著,緊接著就殺死了另一名尉官。

然後,陳勝把戍卒們召集起來說:“各位遇到下雨,都已誤期,誤期就當斬。就算是不被斬,去戍邊而死的,也有十分之六七。咱們是壯士,不死則已,死就應該出個大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算是中國最早的人權宣言了。

戍卒們正愁得不行,這話算是說到他們心裏去了,於是齊聲說:“願意從命!”

接下來,就是一套莊嚴的儀式,全體脫下右臂膀的衣服(右袒),設壇盟誓,拿都尉的頭顱做祭品,詐稱受了扶蘇與項燕的命令,起事了!

陳勝終於實現他的鴻鵠之誌。他自立為將軍,任命吳廣為都尉,宣布建國,國號為“大楚”。國王的職位虛懸,給人印象是,將來不是扶蘇來做,就是項燕來做。

一幫還沒有上崗的戍卒,怎麼造反?他們沒有弓箭、沒有刀槍劍戟,就拿了鋤頭、白木棍做武器。沒有後勤保障,就“望屋而食”,看見有村子就進去吃飯。

裝備雖然簡單,但造反隊伍因為得人心,進展非常順利,輕鬆就攻下了大澤鄉,緊接著就攻下了當地的縣城——蘄縣(今屬安徽宿州)。

在此之前,造反者隻是一些藏在山澤的小幫夥,現在陳勝的隊伍一家夥就拿下了一個縣城,轟動當然不小。一路挺進,加入者也就甚眾,反正老老實實地活也活不好了。

占領了蘄縣之後,陳勝做了分兵部署,一小部分向東,而他自己率大部分義軍向西,連克數城,一直推進到了陳縣(今河南淮陽)。

這一路,義軍旌旗飄飄,氣勢大盛,不斷有窮人和失意者加入進來。到達陳縣境內時,隊伍壯大得已不可想象——有戰車七百乘,騎兵千餘人,步兵數萬人。

這些隊伍,雖沒有秦軍那種威武的鎖子甲,胸前背後也沒有赳赳紅纓,但幾萬把鋤頭林立,也足以讓秦朝的地方官膽戰心驚。

牛馬們,今朝也要怒吼了!

秦朝關東地區的地方官,不可謂不敬業,但他們無法阻止這潮水般的造反隊伍。陳縣的縣令和當地郡守率先逃跑,隻留下一個負責治安的郡丞,帶著少數士卒與義軍接戰。幾個秦兵哪裏是幾萬把鋤頭的對手,一開戰就被殺個一幹二淨。

陳勝進入陳縣後,邀集了當地的“三老”(鄉官,主管教化)與豪傑,共商大計。鄉官和豪傑們一致擁戴陳勝,說:“將軍親臨前線,伐無道,誅暴秦,恢複楚國的社稷,功勞大了,可以為王。”

短短幾天時間裏,陳勝也迅速適應了身份的轉變,其胸懷已不是簡單的求生了,他立刻順應民意,自立為楚王(扶蘇、項燕那是等不來的),國號“張楚”,意為“弘揚大楚”。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讖語,終於應驗了。

窮雇工的“鴻鵠之誌”,也應驗了。

陳勝義旗一舉,天下果然響應。各郡縣的老百姓,被秦朝的官吏壓迫得太苦了,都一哄而起,把縣官關押起來,隨後就砍頭。秦朝在關東一帶的基層政權,迅速瓦解。前麵提到的劉邦,此時正隱蔽在芒碭山,聽到了消息,也率眾攻下了沛縣(今屬江蘇),被擁立為沛公。英布、彭越等江洋大盜也紛紛相應。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民起義,參加者不僅有底層百姓,還有知識分子、六國前貴族、基層官員。魏國的名士張耳、陳餘,孔子的八世孫孔鮒,都投奔了陳勝。那位曾經謀刺過秦始皇的韓國貴族張良,也加入了劉邦的隊伍。

官員參與造反的,級別較高的有會稽的郡守殷通。他認為亡秦之時已經到了,晚動手就會受製於人,於是也起兵鬧事。後來被項燕的後裔項梁、項羽叔侄所殺。

四方豪傑,都喜歡把陳勝叫做“陳王”,一來他本來姓陳,二來義軍大本營陳縣原為陳國的舊都,叫“陳王”比較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