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國命縱橫上卷(18)(1 / 1)

今日,戎狄騎兵卻突然遇上了從來沒有見過的衝鋒隊形--不散不展,釘子般直插核心,當真是匪夷所思。一時之間,戎狄官騎大為混亂,不由自主地被攪成了大大小小十幾個小圈子,每個圈子都是十幾二十騎對秦軍九騎或六騎。戎狄官騎紛亂組合間,已經有十餘人負傷落馬。小陣搏殺,秦軍三騎一組,相互保護,配合得嚴密異常。戎狄官騎雖勇猛衝殺,卻對這種“三騎錐”毫無章法,散開則各自為戰,落單被殺,聚攏則重疊掣肘,相互碰撞,威力大減。每遇戎狄騎兵最擅長的單打獨鬥,就有秦騎前後包抄而形成三打一。剛剛圍住一個“三騎錐”,外圍就有兩三個“三騎錐”殺來解圍。於是戰場上怪異迭起:分明是戎狄官騎多出了秦軍鐵騎一倍,卻經常出現秦軍鐵騎圍困戎狄官騎的搏殺圈子。戎狄官騎漸漸地喪失了反擊能力,一個個紛紛落馬。

不到半個時辰,戎狄官騎的百人隊大部被殺,其餘斷腿斷臂者均躺在枯黃的草地上喘息。奇怪的是,秦軍百夫長並沒有率領自己的五十騎來增援另外一陣,而是勒馬外圍,靜靜地看著另一場還沒有結束的酷烈搏殺。這種做法,意味著秦軍五十騎篤定了能夠戰勝戎狄的一百勇士騎,根本無須增援。

四麵山頭的牧民們看得氣憤極了,一片山呼海嘯般的噓聲口哨聲。

另外一陣的搏殺,更是驚心動魄。戎狄勇士們本來就分為四隊衝殺,想為各自部族爭光,完全沒有整體隊形。秦軍鐵騎也根本不用強行分割,很自然地分為四個三角陣迎擊,每陣四個“三騎錐”,十二騎對二十五騎,餘下一個領頭什長的“三騎錐”做遊擊策應。論個人馬術、刀術與體魄強猛,戎狄勇士顯然強於戎狄官騎,就是與秦軍相比,也略勝一籌。但秦軍的精良裝具與整體配合卻遠遠勝過戎狄勇士,結陣而戰,秦軍竟絲毫不顯人數劣勢。戰馬穿插,劍器呼應,極為流暢。相比之下,戎狄勇士們一旦相互間三五騎並馬衝殺,總是要出現磕磕碰碰,隻有不斷地高聲呼喝同伴“閃開!”“上!”“外邊!”“我在裏邊!”等各種口令,彼此的呼喚聲與戰馬的嘶鳴、跳躍糾結在一起,亂成了一團。

秦軍則極少出聲,但有呼叫,必是隊形變換。在電光石火般的激烈搏殺中,任何一個遲滯或混亂都可能是致命的。戎狄勇士的單騎本領,在訓練有素配合嚴密的秦軍鐵騎麵前無從施展。在一聲聲憤怒的嘶吼中,裸臂散發的戎狄勇士紛紛落馬,或死或傷,重重地摔到堅硬的凍土地上。失去主人的戰馬不斷在草原上狂奔嘶鳴,繞著小小戰場不肯離去。饒是如此,戎狄騎士沒有一個脫離戰場逃跑,重傷落馬者依然奮力揮刀,砍向秦軍馬腿。

秦軍事先議定,不殺落馬傷兵。這是軍令,自然不能違犯。但幾次這樣的襲擊之後,秦軍騎士隊形難以保持,漸漸出現了小混亂。正在此刻,突聞小山包傳來一聲悠長尖厲的呼哨聲,響遏行雲般貫徹戰場!

陣中頭領精神大振,怒喝一聲:“殺--殺光--”一陣憤怒的呼喝嘶吼,殺紅了眼的秦軍騎士們縱馬馳突,劍光霍霍,戎狄傷兵與殘餘的騎士悉數躺倒在血泊之中。

不到一個時辰,戎狄官騎全數瓦解,勇士騎兵全部被殺。

草原上安靜了下來,人山人海的山頭穀地,空曠得寂然無聲。戎狄人無論如何不能相信,半個多時辰內兩百名騎士竟全數被傷被殺,而秦軍竟隻是有傷無死。

四大單於臉色鐵青,狠狠盯住樗裏疾,仿佛要活吞了這個滿臉木呆黑黑肥肥的秦商。樗裏疾卻恍然大悟般叫了起來:“咳呀!這新軍小子們恁般厲害?單於郡守,跟他們再比!總要我族贏了才是!”

“呸!”赤狄單於怒吼,“你教戎狄丟人麼?還再比?!”

單於郡守思忖良久,突然哈哈大笑道:“老客啊,說好的生死不論,戎狄人沒有信義麼?收兵!”

當天夜裏,單於郡守大帳裏的燈光亮了整整一夜。

第二日,四大單於親自宴請樗裏疾與秦軍百人隊,連連誇讚秦軍騎士“天下無雙”,並向每個騎士贈送了一把戎狄短刀。單於郡守還親自在一張白羊皮上寫了“永做秦人,永守西陲”八個大字,指派特使與樗裏疾同赴鹹陽麵見國君。